工業的開展離不開資金的支持。
在荷蘭,工業的資金來源渠道主要分為三條。分別是工業部門的自身積累、商業資本向工業資本轉化已經外國投資,但是第三項目前對荷蘭來說,具有很高的不穩定性,而工業部門的自身積累也很薄弱。
因此荷蘭雖然之前因為跟隨英國工業革命的浪潮,經濟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但是他知道的如從準備、到如今第二次已經到來,他想要實現領先地位,商業資本向工業資本的轉化就顯得尤為重要。
隨著市場和經濟的發展,商業資本開始轉向對商品生產的直接控制,這就意味著商業資本開始逐步向工業資本發生轉化。而這也是以利益最大化為目的和前提的,其中荷蘭跟英國一樣,在紡織業和香料等商品上,就是通過商業手段來讓荷蘭控制工業生產和原料生產的。
荷蘭從全球馬車夫開始講從零散的小商品商那里訂購或收購的產品專賣和加工賣出并從中謀利。
隨著荷蘭的市場和歐洲對荷蘭商品的市場不斷擴大,荷蘭幾個人的手工作坊逐漸的變成了幾十個人組成小工廠,甚至還包括威廉集團等幾百上千人的工廠。
因此荷蘭的經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
“我記得1861年的報告上,當時的匯率為1英鎊5美元25荷蘭盾。
1861年美國北方2200萬人口,3億英鎊左右,人年均約90美元,18英鎊。
英國同期gd為15億英鎊,3000萬人口,人均50英鎊。
而同期的荷蘭600萬人口,60億荷蘭盾,12億美元,24億英鎊,人均40英鎊。”
威廉四世看著比爾查理整理出來的最新經濟。
指只見上面羅列著各國的經濟總量和人均等。
威廉四世對比了下。
“這份1864年各國的報告中,米國北方經濟倒退了5,只剩下24億英鎊,但是人均卻沒變”
他有些看向麥凱肖恩。
“麥凱肖恩似乎早就知道會有這么一問,道
“陛下,那是因為米國南北雙方的人口也因為戰爭而銳減,同時也因為戰爭的原因,以往已經移民到了米國的人,這三年多戰爭中,部分人選擇了離開返回歐洲大陸或者南美洲發展,因此經濟倒退和人口也減少比率相同,倒是令他們的人均產值相差不大。
這份來自米利堅聯盟國內政部長沃爾伯次給我們的政府報告,倒是真實情況數據”
聞言,威廉四世倒是沉默了。
眼前的報告上,跟1861年相比,經過3年的發展,1864年英國國內工業經濟快速發展,而且隨著治理印度次大陸等海外殖民地效果出現,南非的采礦業為英國注入了經濟活力,是以英國從15億英鎊,三年直升到了20億英鎊,增長了20。
人口3200萬人,人口增長了66。
人均達到了60英鎊左右,增長了20左右。
這令英國的gd總值繼續引領全球。
不過荷蘭雖然在總量上面只能夠望其項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