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1865年6月4日開始,普魯士王國入侵漢諾威王國,竟然只用兩個星期就完全占領,世界哇然一片。
同時,奧地利帝國也在也用了四個星期后,于6月20日占領了薩克森王國。
這似乎讓歐洲大陸進入了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叢林法則里面。
作為所謂的“蝦米”們,德意志邦聯的小國家自然不甘心被兩個大國鯨吞了。
1865年6月28日,德意志邦聯成員、第三大國巴伐利亞王國國王路德維希二世宣布:
巴伐利亞王國為了反對德意志邦聯內部的兩大霸權政策,去年剛即位的這位19歲國王宣布,巴伐利亞王國將會和內爾特林根公國、波西米亞公國、威斯特伐利亞公國以及巴登公國以及黑森南北兩大公國組成新的西德意志聯邦國。
這個聯邦國的成立,標志著德意志進入了三強的時代,但是因為路德維希二世的母親是普魯士的瑪利亞公主,祖母則是來來自于奧地利王室,因此,這令巴伐利亞王國如今的中立政策備受質疑。
但好在有總好過無,不是嗎
7月1日,正當普魯士王國和奧地利帝國透露出要反對這個聯邦成立,并并準備派出大軍想這二個新成立的西德意志聯邦國進行攻擊的時候,拿破侖三世卻是打破沉默了,他在巴黎接見了路德維希二世,并宣稱法蘭西帝國承認西德意志聯邦國,并要求奧地利和普魯士停止在德意志邦聯內制造混亂和戰爭,各國應該坐下來進行談判,解決各種的擔憂。
明顯的,拿破侖三世的話引來了共鳴者頗多。
符騰堡、巴登等國都紛紛表示愿意接受拿破侖三世的調和,肯定了法國在調和者的作用。
一時間,拿破侖三世成為了歐洲大陸的穩定者角色,而英國則是之后才姍姍來遲的,表示愿意跟法蘭西帝國合作,對普魯士和奧地利試壓不要在輕舉妄動。
或許是法蘭西的介入,以及英國的的壓力太大,總之,普魯士和奧地利都選擇了停止了行軍。
短短的一個多月時間,德意志邦聯四分五裂,這其中最受益者,自然是普魯士王國和奧地利帝國了,他們奪得了大片土地,增加了國家的面積。
其中普魯士更是終于打通了直接出大西洋的出海口,從此,普魯士的軍艦終于不用再經過丹麥和瑞典在南北控制的厄勒海峽,就可以在威悉河和易北河出海口的位置進行大規模的海軍建設。
將會對未來普魯士的海軍建設和自我保護的縱深,起到了難以估計的好處。
奧地利的薩克森吞并自然也增大了自己的力量,不過因為奧地利的國內本來民族就多,如今隨著薩克森的加入,奧地利本來在國內的只占不到40的比例,又要因為薩克森加入又要下降比例了。
這對于約瑟夫一世的統治來說,未必就會起到正面而作用,要知道,在之前,就因為奧地利民族和匈牙利民族之間爭權而領約瑟夫一世鬧得不愉快,如今又增加了薩克森族,很多人懷疑約瑟夫一世這是不是破罐破摔,置之死地而后生。
又或者想要用薩克森來制衡匈牙利
不過約瑟夫一世陛下不知道的是,他已經掉進了某些早已經為他設計的陷阱中。
奧地利原本在德意志邦聯內是最受歡迎的大國,這不是普魯士一時間就能比得上的額,但是隨著這次跟隨普魯士起舞,卻是使得則更凝聚力消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