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自然有自己的打算了,不過卻不足為外人道也。
1866年5月20日,荷蘭國王威廉一世以及總參謀長馬克呂德邀請普魯士王國威廉一世和總參謀長毛奇對柏林進行友好訪問,威廉一世兩人接受邀請,并在23日正式到訪阿姆斯特丹。
在阿姆斯特丹行盛大的宴會后,威廉四世邀請威廉一世和毛奇將軍進行22的對話。
毛奇首先道
“永久和平只是一個夢想,甚至還不是一個美麗的夢想。戰爭部分體現出神的旨意。沒有戰爭,世界就會停滯不前,就會沉湎于實利主義。在戰爭的狀態中,展現出人類最高貴的美德勇氣和無私,忠于職守,自愿犧牲自我以及敢于冒險的生命危險精神。”
威廉四世和威廉一世兩位陛下都微笑的看了對方一眼,都沒有接話。
王對王,將對將,將軍出題自有將軍來應對。
馬克呂德凝重的片刻,才道“如果戰爭爆發,沒有人能夠預見會持續多久多長時間,也沒有人知道如何結束,毛奇將軍,它將會是一場七年戰爭,甚至它將是一場三十年戰爭,甚至可能會給”
他看向毛奇,嘆道“它將給首先把火柴扔進火藥桶的人帶來災難”
毛奇毫不遲疑的道“作為軍人,執行軍令為最重要也是最基本品德和職業操守。我們只是執行來自內閣和國王的指令即可,其他的自會有人去計劃和打算。
我們的俾斯麥首相說過,和平主義在歐洲既未得到公民的普遍認可,也未獲得主要大國政治家的支持,國家quan力不受約束的思想根深蒂固。
因此呂德將軍,我們別把世界想得太偉大,偉大的人總是只占少數。普魯士只為自己而活”
果然跟威廉四世陛下說的一樣,普魯士自大又自我。
馬克呂德見毛奇將軍一副普魯士不代表世界的想法。
威廉四世曾經跟他說過,普魯士最終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因此,跟普魯士打交道,必須精打細算的,把普魯士的利益算好讓利多少,才會獲得對方的真心合作。
馬克呂德想到這,心中暗道英國人卻是大氣多了,雖然只是假正經般的道貌岸然,但吃香卻是優雅些。
威廉四世卻是對威廉一世道“既然毛奇將軍這么說,那么現在普魯士這次非洲行動計劃是意志堅定了
年逾70歲威廉一世看著只有26歲的荷蘭國王“非做不可”
威廉四世眼睛一瞇,提醒道“奧匈帝國雖然新成立,實力倒也不”
威廉一世不在意的道“新瓶換舊蓋,狗改不鉤了吃屎罷了”
威廉四世似乎動容了,道“法蘭西在加蓬駐扎有5000名法軍,我感覺客麥隆的三萬普魯士軍倒是一口可以把它吃下,奧匈的2萬人在東尼日利亞,太小了,對普魯士來說倒是硬骨頭”
威廉一世哪里聽不出威廉四世暗諷普魯士也就是見軟骨頭吃而已,要不然為什么明明普魯士殖民地客麥隆南部阿的加蓬的駐軍是北部奧匈的駐尼日利亞軍四分之一,干嘛要搶尼日利亞而不是加蓬。
他到沒有任何的惱怒,反倒是尷尬多了些。
威廉四世聽過一句古話,叫做人老而不死是為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