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參加日耳曼峰會的舉動,惹怒了意大利和法蘭西和西班牙地中南海三大國。
因為以往英國注重的平衡外交,在隨著日耳曼民族機構成立,英國已經陷入了左右為難的境地。
身份的認同和現實中的離岸制衡歐陸手段之間,竟然成為了矛盾體。
地中海的法意西三國絕對會對英國產生警惕,而奧斯曼帝國更是對英國不再像以往那樣臣服合作。
倫敦的不少人不由的感嘆,這次會議,令英國外交進入了兩個岔口的死胡同內,進行上百年來首次艱難抉擇。
到了這個時候,巴爾干半島的戰爭似乎再也沒有意義再進行下去,倫敦已經出現了壓倒性的,要求英國政府和軍隊快速做出準備退出這個戰爭,減少英國的士兵傷亡。
1866年6月10日,在距離瑞典斯德哥爾摩日耳曼會議四天之后,在南美洲的荷蘭蘇里南省首府帕拉馬里博卻是“泄露”了一個信息,瞬間吸引南美洲的關注,甚至歐洲和美洲都把目光投向了蘇里南。
原來,在荷蘭首相托爾貝克主持下,南美第二大強國阿根廷總統米特雷、厄瓜多爾總統莫雷諾、委內瑞拉總統埃雷拉、哥倫比亞總統莫斯克拉正式在蘇里南建立了南美聯盟。
5國成立一個南美聯盟委員會。
成立了聯盟憲章,主要為政治協商,5國達成自由貿易,能源交通一體化,制定共同的防務互助政策,并由荷蘭至今和技術,在蘇里南創建南美教育中心,成立多所蘇里南大學,向其他三國教授先進科技和工業,在南美洲互相維護聯盟成員的利益。
該憲章指出,四國將加強成員國之間的政治對話,重點在經濟、金融、社會發展已經南美文化、南美糧食產銷和能源開發等,5國將會進行一體化貿易建設,其中特別備注,荷蘭對南美三國經濟將會多種幫助寫入憲章中。
這個聯盟成立,之所以受到各國的關注,因為這是第一次出現大國竟然在南美洲組成聯盟團隊,而且還是當初反對西班牙殖民地先鋒國哥倫比亞和委內瑞拉。
如果說巴西是南美第一大國,阿根廷是第二大國的話,那么哥倫比亞和委內瑞拉聯合,即是南美的第三大勢力。
而且這兩國聯合起來,就算是巴西都顧忌不已。
更何況對方還是跟阿根廷聯盟,還有一個從中撮合的荷蘭以及厄瓜多爾。
這股勢力覆蓋住了整個南美洲北部,跟阿根廷一南一北,對巴西和其他國家形成了威脅。
于是秘魯、玻利維亞、智利甚至巴拉圭在巴西之后,都表達了對這個聯盟的關注。
而在蘇里南西部是英國殖民地英屬圭亞那和東部法屬圭亞那,因此英國和法蘭西外交部都發表了關注荷蘭在南美發展勢力表示不滿,要求荷蘭必須把5國的關系更加的透明化。
似乎受到孤立,米利堅南方聯盟國戴維斯政府表達了不滿荷蘭對南美洲的滲透。
谷祥aatsanaa“我們還是一如既往的額,支持門羅外交主義,要求荷蘭對退出南美洲,還給南美洲更多的自由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