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那幾條鐵路的通車,澳大利亞的交通環境得到了極大的緩解,也促進了更多移民,甚至現在,因為戰爭的原因,歐洲在荷蘭的宣傳下,竟然有不少人開始選擇到那里避難,至于最后悔不會歐洲,誰知道呢。
就連米利堅聯邦國,據說也有不少人愿意移民到那里,特別是是悉尼和墨爾本以東南部一帶,其中,荷蘭裔居多,占據了60以上,人數在10萬左右。”
內政大臣瓊勒爾在荷蘭樞密院會議上,作出了有關遠東澳大利亞的鐵路概況。
威廉四世許久的平靜的心有些沸騰了,這是他一手推動的建設,如今已經慢慢的開花結果了,那里能夠不激動。
澳大利亞幾乎跟他的孩子差不多,看著他從荒蕪大陸變成如今幾百萬荷蘭人的居住,從荒野小路變成現在的鐵路滿地爬行,這可是短短的幾年完成,幾乎算是奇跡。
當初剛開始規劃的時候,他以為建設一條鐵路,需要十幾甚至二十幾年才對,畢竟現在的技術哪里比的了后世那么先進。
可是他錯了,而錯的十分離譜。
因為瓊勒爾他們的規劃書上,開通的這幾條只用了短短的差不多4年就搞定了。
當時的不相信,但是眼前的答案卻讓懷疑煙消云散。
現在才恍然醒悟過來,現在可不是后世啊。
現在不需要征地,不需要太高的工錢成本特別是后面這一條,這可是十分的重要。
前世澳大利亞大陸鐵路說多也不多,為什么因為人口少是一個原因,但另外一個就是的土地,很多都是資本家侵占了,想要征收十分的困難,賠償就能夠讓他們的政府賠的dao臺。
人工成本更是天價,要知道他們的工資在世界人均1萬美元左右的時候,澳大利亞的人均收入就達到了5萬美元。
如果要1萬個工人修一條鐵路的話,,那么一年就要給他們5億美元工錢,這還不算別的勞動保障福利等支出。這對于財政來說是十分具備壓力的。
但是現在這個時代不同,為什么,因為要說人均收入的天花板在哪里
是荷蘭。
荷蘭人經過幾年的發展,已經超過了英國,人均是收入90英鎊,而英國才80英鎊而已,米利堅聯邦國更是不到荷蘭的一半。
至于雖然荷蘭的土著稍微好一些,但是荷蘭政府也不是慈善機構,只給出了不同的加碼,比如說澳大利亞和東印度土著給出了20英鎊一年,而馬達加斯加島土著則是15英鎊。
至于非洲大陸的鐵路建設,更是只給出了年工資10英鎊。
“陛下,我們招募了非洲土著超過10萬人,東印度土著和澳大利亞土著也超過20人萬”
瓊勒爾精打細算的道“非洲土著工資支出在100萬英鎊左右,而澳大利亞和東印度土著再是需要300萬英鎊。”
威廉四世已經消化了這幾十萬勞動力帶來的廉價消息,同時不由苦笑。
這年代的勞動力可不是后世那種少爺、大爺型的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