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量的人口從荷蘭本土遷徙到遠東的澳大利亞和新幾內亞島等,這些地方省份不再荒蕪,歐洲美洲移民也占據了10左右的人口比率,而遠東土著也占據總人口2000萬的60左右,荷蘭人口才600萬。
遠東的澳大利亞大陸、新幾內亞島、東印度群島和南太平洋群島的人口和土地利用增加,擴大了荷蘭國內市場和生產基地,也促進了荷蘭遠東農業和工業的發展。
非洲裔1000萬人口加上遠東土著上千萬人口,以及荷蘭人1000萬組成的超過3000萬人口,已經不比米利堅人口少了,跟英國和法蘭西帝國等有得一比,雖然非洲裔社會發展收入低下,但是也在非洲大陸上拔得頭籌,發展最好。
遠東土著更是比暹羅王國國民經濟好多了,人均收入是暹羅王國國民的一倍以上,比肩沙俄帝國。
荷蘭裔人均收入更是冠絕全球,力壓英國人。
這樣的國內市場下,農產品和工業品需求下強勁。
在遠東的擴張刺激下,荷蘭國內市場對機器和其他工業制成品的需求逐漸上升,這就進一步促進荷蘭本土工業的發展,乃至誘發了荷蘭工業革命的爆發。這種良性的循環經濟,使得荷蘭逐漸步入經濟高速發展的軌道。
資本zhu義發展到了壟斷時期,荷蘭的工業化和英國一樣獲得了迅猛的發展,人們思想觀點也隨之發生了變化。
最初荷蘭的民眾堅信政府在經濟和社會失事務中采取的自由放任政策。1866年荷蘭海牙大學教授弗朗西斯科鮑勃發表了荷蘭政治經濟一書中,明確指出了荷蘭人的這種觀點,在荷蘭引起了不錯的反應。
1859年,英國著名生物學家達爾文出版物種起源,震動了整個學術界和宗教界,強烈的沖擊了圣j的創世論。達爾文的物種起源提出的生物進化學說,對宗教的“神造論”和林奈與居維葉的物種不變論發起了一場學術革命,震動當時的世界。
由于進化論違反砰圣j里面的創世論,所以自問世以來,一直都是宗教的爭論焦點,特別是其中進化論里面的那句事情的發展都是由上帝安排的準則控制,因為事情都有自身的發展規則。
雖然引來了不少的反對理論,但是經過幾年發展,人們已經逐漸相信了該學說。
這幾年來在威廉四世的明暗兩面推動下,達爾文進化論在荷蘭傳播也助長了這一思想,大多數荷蘭人都贊成達爾文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幫慢慢將這一信條應用到了自己的社會生活中。
“人的本性是利己的,追求個人利益市人民從事經濟活動的唯一動力,同時人又是理性的,作為理性的經濟人,人們能在個人的經濟活動中,獲得最大的個人利益。如果這種經濟活動不會受到干預,那么,經由價格機制這只看不見的手引導,人們不僅會實現個人利益最大化,還會推進公共利益”
1862年1月,威廉四世在荷蘭國會上,左手持堪稱經濟界的圣經國富論,捧著進化論,他要求荷蘭國會和政府推動民眾思想開發的同時,也要求在社會經濟中發展自我調節能力,為經濟自由競爭的發展真實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