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認同外交大臣的說法,大英帝國才是脅迫外交的發明者和集大成者。
在您和您的同事這位歐洲高明的歐洲離岸平衡手操作下,歐洲的局勢百多年來都處在英國掌舵方向下前進。
多年來,英國通過經濟封鎖、單邊制裁等手段,向世界演繹了一個個脅迫外交的教科書式的桉例。
1830年1839年,在您和帕默斯頓子爵的推動和脅迫下,別忘了,比利時王國就是從荷蘭身上被挖走成立國家,因此對于英國的脅迫外交,我們最有發言權的,英國的手段令人記憶深刻”
哇塞
荷蘭這位外交新星果然沒有令人失望,他一下子就反擊動了羅素外交大臣剛才攻擊荷蘭的點子上,好家伙,直接把當初英國外交強人帕默斯頓子爵的成名作推動比利時脫離荷蘭統治這個鐵一般的這個事實,來啪啪啪的打了羅素的臉,可真是犀利無比啊,還真別說,人家這可是用事實說話啊。
麥克戴維斯不顧羅素有些不悅的臉上,乘勝追擊道“大英帝國當初為了插手挪威事務,分離這個英國北部的北歐沿海地區,為此對付來自斯德哥爾摩的統治,竟然脅迫瑞典國王卡爾十五世,要求支持挪威人想要跟英國進行更多海外交易,進而更加挪威政府自立于瑞典統治的做法,最終在斯德哥爾摩強烈反對下只能夠善罷甘休。
我想問外交大臣,這些大英帝國有些見不得光的脅迫行為,又該如何解釋呢”
該怎么解釋
下面的記者快速的動起自己手中筆桿子,在快速的記述著兩人剛剛的爭鋒相對,精確所有的字母的運用,同時,修飾語氣加上新聞一貫使用的夸張,不少人已經想到了不少的標題。
奧匈帝國皇冠報的羅尹“英荷外交對對碰,比誰更會脅迫”
米利堅聯邦國的紐約時報默克“歐洲的德行,大國比誰更卑鄙”
法蘭西帝國的費加羅報魯克森“誰更壞英還是荷”
西班牙王國西班牙先鋒報的薩福“西班牙應該加入脅迫他人的行列”
其他的報紙也都紛紛按著他們一貫見報的思維,以兩人剛剛精彩的開始,筆下在也不留情的“生花”概述。
兩人的對話起了一個在報紙記者們看來無比驚喜的開頭,他們都對接下來兩人過招有了更多的期待。
羅素也被麥克戴維斯的反擊先是一愣,之后是憤怒。
真當我們大英帝國好欺負不成
好個荷蘭的外交家,竟然剛在倫敦這個大英帝國的主場上,對他這個英國外交首席外交家這么不客氣。
既然如此,那么紳士一說已經毫無意義了。
英國外交大臣羅素于是反擊道“歐洲目前存在六大國為英國、法蘭西、沙俄、奧匈、奧斯曼、普魯士說法已久,荷蘭目前的掙扎,似乎對這個大家都認同的國際秩序構成了最嚴峻長期的挑戰,正在破壞國際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