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這般“挑撥”這自然令大國都十分不爽。
于是紛紛在各國的能夠影響的報紙中出現了不少反駁赫爾曼范佩龍該觀點的文章。
想要以此來引導輿論,可是被荷蘭威廉四世兩人點醒的其他各中小國家,都是增加了警惕,自然不會輕易被他們“說服”。
“英國與荷蘭外交大臣鹿特丹會談,討論荷蘭在太平洋的地區角色”
1868年12月2日,荷蘭外交大臣海斯貝特馮與大英帝國外交大臣羅素在荷蘭本土第二大城市鹿特丹舉行會面,兩國對荷蘭組建“深藍太平洋伙伴組織”后,荷蘭在太平洋地區扮演的角色進行深入討論。
英國外交部稱,外交大臣羅素還表達了大英帝國對一些敏感問題的看法,包括荷蘭在歐洲的地位和角色問題,荷蘭在非洲的發展、荷蘭在北美和南美的影響力等,羅素特別提出了英國在米利堅聯邦國和南美利益受到荷蘭侵蝕,還有荷蘭在經濟地位上挑戰英國的問題,羅素還提出了荷蘭與法蘭西之間兩國維護比利時和平和穩定的重要性。
對此,荷蘭外交大臣海斯貝特馮在聲明中說,荷蘭尊重英國在太平洋地區的地位和影響力,希望與英國與在太平洋地區展開更多多方合作的項目。
海斯貝特馮說“荷蘭同太平洋周邊具有影響力的各方合作的同時,同該地區的其他地區各方的勢力完全可以并行不相矛盾。可互為補充。”
在早些時候的11月28日,在荷蘭夏威夷群島主辦的“深藍太平洋伙伴組織”首相總統級別舉辦的高峰會上,該組織發布的聯合聲明中,荷蘭、米國、西班牙、墨西哥、委瑞內拉、哥倫比亞、厄瓜多爾、秘魯八國共同強調“地區團結的重要性,以及現有的區域框架卓越作用,例如各方都支持并參與海牙國際法庭組織”
當這個組織成立后,英國明顯開始與法蘭西帝國爭相同日ben加強關系,所以幾個國家在太平洋引起的風波更是受人關注。
1868年12月3日,荷蘭外交大臣首席副大臣維納斯訪問沙俄帝國首都圣彼得堡,會面戈爾恰科夫后,兩國表示將會在太平洋上進行定期合作,加深兩艦互訪。
4日,沙俄帝國成為“深藍太平洋伙伴組織”的第一個伙伴國,這引發了法蘭西、英國、普魯士等各國國內“有識之士”的不滿,認為一直都在提防沙俄在海洋上突破的各國被沙俄鉆了空子,不在波羅的海、挪威海、地中海印度洋等得到突破,反倒在遠東得到了破解封鎖的契機。
荷蘭跟沙俄的接近讓各國十分惱火,為,阿姆斯特丹的荷蘭外交部每天都被這幾個國家的大使負責人求見。
顯然,荷蘭把沙俄釋放出遠東的牢籠之外感到心慌了。
正在巴黎訪問并同法蘭西首相奧利維耶會面的普魯士俾斯麥首相在會晤后,于巴黎召開的記者會上說“英法普三國首相將于12月10日在倫敦召開會議”
他說,這將是“考慮擺在我們面前具體問題的機會,包括,首次涉及到歐洲這個地區之外別的地方,包括太平洋出現涉及到威脅三國利益的安全問題。”,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