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柏林的1869年2月5日上午9點開始,荷蘭外交副大臣尼古拉斯皮爾森代表外交大臣海斯貝特馮與身兼普魯士外交大臣職位的俾斯麥首相會面。
不過讓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尼古拉斯皮爾森和東道主俾斯麥兩人卻是在一間沒有其他人會晤室內,正手捧報紙看得津津有味,但交談卻沒有斷過。
俾斯麥眼睛放到第一頁的頭版上,跟尼古拉斯皮爾森一樣,同樣歐洲時報的第一頁,他嘲諷道“國際所有媒體都喜歡看熱鬧,如果哪一天沒有熱鬧了,那么媒體都可以承辦者將會徹底失業了,我想到時候你們的陛下應該會不太高興吧”
厲害
這俾斯麥無時無刻都在尋找攻擊別人,看似尋常的聊天,其實卻是繡里藏針。
尼古拉斯皮爾森皮笑眼不笑的道“我們陛下肯定會不高興,但是你們的國民應該也有些難過”
俾斯麥把報紙稍微挪開,讓視線重新落到尼古拉斯皮爾森的臉上,后者的平靜無波讓俾斯麥看不出和剛才有什么不同,不過有句古話說得好,越是風平浪靜,代表著里面越有鬼。
于是不由得問“怎么說”
阿姆斯特丹。
教育大臣呂德貝爾斯擔心地問“目前我們的報紙在世界各地都有分部,看似繁華,但是我怕各國政府后知后覺下,會對他們進行封鎖,截胡我們的影響力,甚至消滅”
威廉四世自信的繼續在樞密院繼續道“別忘了,目前歐洲時報在歐洲的定位”
見不少人看過來,威廉四世向外交大臣海斯貝特馮努了努嘴,后者于是解釋道
“這個擔心雖然不錯但是陛下早已經解除了這種危機,現在包括國際勞工組織和國際紅十字會的在各國有著巨大影響力的組織都是包括歐洲時報的合作伙伴,這些組織的認同,代表著全世界各國社會底層成員的認可,這是一股極大的力量,如果各國要動手,那么將會面對這些報紙在輿論上把他們這些引導到反政府的地域,到時候,不論是誰,將會迎接來臨的是民眾的怒火反撲”
聞言,包括問題提出者的教育大臣呂德貝爾斯在內,所有人終于放下心來,暗贊陛下的先見之明。
回到柏林首相府。
尼古拉斯皮爾森在俾斯麥緊盯著他的情況下,慢慢的吐出了真相,說“目前在柏林,歐洲時報的訂閱數超過10萬分,整個普魯士王國,每天賣出了超過50萬份”
這年頭吃飽飯沒事干,看報紙成為知識分子和白領最佳的象征,也是人們向往的生活。
因此像普魯士這樣新崛起的國家,學習荷蘭和英國法國等先進國家國民生活方式,成為了柏林的潮流。
柏林竟達10萬份普魯士50萬份
單單一份報紙就那么多,那么荷蘭還有其他的報紙,這些報紙都是內容精彩,很是吸引人,就連俾斯麥也對此十分喜歡,更何況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