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魯士王國,柏林。
俾斯麥皺著眉頭沉思,在他面前的時候一大堆報紙,有來自西班牙的,也有荷蘭和英國的,普魯士的也有,作為外交人士出身,他在駐法國大使時期之前就已經會法語和西班牙語等,而俄語、英語和荷蘭語更是不用說了,因此他對歐洲的語言了然于胸,所以看眼前這些叫人收集的各國各大報紙的報道,對他來說是最大的樂趣之一。
“在外界紛紛揣測荷蘭眾議長亨廷頓是否訪問西班牙的時候,英荷兩國首相電報對話如期進行,迪斯雷利和托爾貝克這次長達互發十份電報的溝通聚焦國際和兩國議題,雖然雙方仍停留在各自表述,但可以想見,迪斯雷利和托爾貝克應該就亨廷頓訪問西班牙一事深入溝通。若亨廷頓眾議長堅持訪問西班牙,此行可能以低調再低調收場。”
俾斯麥對英荷西三國的直布羅陀糾紛十分感興趣,感興趣的不是直布羅陀本身,而是該事件。
他不由喃喃道“荷蘭竟然反手來這么一出,讓英國陷入被動,而西班牙政府又不能夠拒絕,如果拒絕那么執政的首相拉蒙納爾瓦埃斯幾乎可預見就要垮臺。如此一來,看似荷蘭這位眾議長借著荷蘭人和西班牙人一樣反英,故意挑起反應輿論獲取政治人氣,其實背地里,或許還有別的用意,怎么看,都像是在配合荷蘭的對外政策”
俾斯麥突然這么想,憑感覺,似乎荷蘭真是在目前推動著局勢這么發展的。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倒時可以講得通了。實際上,早在西班牙先鋒報傳出亨廷頓訪問西班牙計劃的風聲時,荷蘭的行政體系和軍方以非常巧妙的給出了態度,特別是托爾貝克首相那句“不適宜、不樂見”。
托爾貝克倚重的外交大臣海斯貝特馮強烈反對,而托爾貝克本人也無意間提及軍方角色,究竟是說漏嘴還是有意而為之,已經不再重要。
荷蘭軍方的意思很明確入股眾議長亨廷頓非要去西班牙,那么軍方按照憲法只好一招法定職責,協助做好維護安全工作。”
俾斯麥看著這些報紙的報道,越發確認自己的想法,即一切都是在荷蘭各部門協作下發展,或許,荷蘭擁有該事件的整盤計劃也說不定,想到這,心中微微一愣,如果這樣的話,荷蘭到底想干什么圖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