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答應交出在蘇門答臘島上的全部據點及產業包括多間工業工廠在內,及將明古連交給荷蘭。
英國不可以在新加坡海峽以南的島嶼建立據點或者當地統治者簽署任何的條約,這些島嶼包括寥nei群島等。所有而這些以上領土和產業達成協議后,都記在1825年3月1日生效”
威廉四世笑道“既然44年前英國跟我們達成過類似的交易,我覺得英國會答應的”
托爾貝克也笑道“陛下的說法,我倒是十分認同。”
“這看似交易的問題一定難倒不少倫敦之人”威廉四世意味深長的笑道“如果他們知道,我這只是為了打開英國他們的底線,讓他們小小的后退一步,只是為了在未來索取更多的利益,他們或許”
大英帝國,倫敦。
白金漢宮也在面對威廉四世發出的“交易”電報有些沉默了。
維多利亞女王看著迪斯雷利首相和外交大臣羅素沉默的樣子,頓時有些心煩意路。
或許是感覺到女王的不滿,羅素于是也科普起了44年前兩國簽署的英荷條約起來。
“貿易規定,荷蘭和英國的商船可以進入對方屬地,需付雙方商議好的固定費用。
還有除了摩鹿加群島的香料貿易外,荷蘭不可以壟斷在馬來亞群島的貿易。第三雙方不得阻礙對方與任何地方勢力進行貿易,并合作消滅活躍于馬來群島的海盜,雙方在印度和錫蘭今斯里蘭卡、馬來群島進行任何貿易有特別的優待,并考慮降低關稅。”
迪斯雷利首相卻道“但是現在跟當時的背景不一樣了”
羅斯反駁道“我卻不敢茍同。當時的背景是經過拿破侖戰爭后,英荷兩國都希望雙方保持良好關系,其中還有的幾個因素我們大英帝國這邊比較看重”
羅素道“其中一個是荷蘭的戰略地位,當時英國認識到荷蘭與英國本土很近,荷蘭是一個非常適合向大英帝國發動攻擊之處,所以大英帝國必須與荷蘭保持良好關系。”
第二個則是我們和荷蘭的宗教派別相同,拿破侖戰爭后,原本的反法同盟各國又因為宗教派別而漸漸分成了幾個派別,普魯士、奧地利、沙俄與英國關系不好,因此英國需要拉攏同宗教派別的荷蘭。”
維多利亞女王好奇地問“交易是雙方的,那荷蘭方面的呢”
羅素道“對英國的負債,拿破侖戰爭前,荷蘭東印度公司印在亞洲的貿易下滑,以及官員們的貪u,面對著財政危機,為了解決危機,荷蘭東印度公司當時向英國舉債。1781年,荷蘭欠了英國的25英鎊,1799年的時候達到144萬英鎊,,而1799年荷蘭東印度公司解散后,公司前的英國債務有攤到了荷蘭政府的頭上,因此荷蘭希望與英國關系良好,已協商談判解決負債的問題。”
迪斯雷利“原本英國可以憑此對荷蘭進行更多的國內干涉的,可是在比利時被脫離荷蘭后,荷蘭對英國的惡感陡增,最后荷蘭全國咬緊牙關,在在上世紀終于還清了,而英荷兩國關系從此進入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