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三國,英國最終選擇了隨大流,非洲就這么的被瓜分了。
之后在南非問題上,又被三國聯合暗中支援布爾人讓英國損失慘重,同時又顏面掃盡。英國海上霸權看似沒受影響,實則影響力下降了許多。
最終為了減少損失的保住南非,維多利亞女王不得不以止損最低的方法高價賣出了澳大利亞大陸來換取了布爾人徹底離開南非,才圓滿結束了英國在南非受到的挑戰。
世人皆知道英國是目前世界最強大的國家,她這個女王是最具權力和影響力的國王,羨慕了世人,但是誰又知道她只是一個中年寡婦,一個帶著七八個小孩千辛萬苦維護英國統治的死了丈夫的女兒而已,她也不想天天勾心斗角,也只想好好的弄兒玩孫,但是天不由人啊。
想到長子愛德華王儲天天為了個女人樹立一個很有潛力的強敵,她不由的一陣頭疼。
對于荷蘭的威廉四世,她其實有一套計劃的,原本的聯姻拉攏破局之后,她更想到了扶持荷蘭,來擠壓法蘭西和之前扶持的普魯士的戰略空間。
愛德華甚至迪斯雷利不會知道,她當初和前首相帕默斯頓子爵早已定計,英國扶持荷蘭在西歐建立一堵普魯士和法蘭西的墻,英國前段時間的勢弱,很多人以為英國被打得步步后退,其實只有托利黨前首領、現任的英國外交大臣羅素才知道,其實這是她以退為進的方法而已。
讓荷蘭強大,使得法蘭西和普魯士三國聯盟破局,普法對荷蘭心生間隙,最好是三國為中西歐的霸權而戰,那就更好了。荷蘭以及比利時的作用作為英國防范法蘭西和普魯士的第一防護欄,計劃中的法蘭西和普魯士作為防護欄的第二層,奧匈帝國、意大利作為英國了的第三層防護欄。甚至把希臘和奧斯曼帝國、波斯帝國算上的話,對沙俄帝國這個歐亞大陸最龐大的強國算是全面包圍了。
再加上目前英國正在打開國門的日ben國,沙俄帝國這個最具潛力的國家被包圍。
可是她和帕默斯頓子爵千算萬算,卻沒想的是荷蘭竟然發展這么迅勐,經濟上挑戰英國工業技術霸權,就連規模上也跟英國成為勁敵,而在武器銷售上也是爭搶國際市場。而武器銷售從來不是單一的一種買賣而已,它衍生出來的還有政治和軍事的依賴,加深購買國對出售國的仰仗和依賴。
荷蘭憑借著高質量比肩英國的各類武器,竟然帶動了一大堆新興強國和中小國家對荷蘭產生了依賴,對英國法國等大國提防的中小國竟然頻頻的對荷蘭提出了武器購買的欲望,荷蘭也是有求必應,一來一往,荷蘭竟然在早期讓南美洲的阿根廷、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厄瓜多爾跟它結盟,。
在法蘭西帝國減少支持后,并且荷蘭發展澳大利亞大陸和新幾內亞島等憧憬下,在太平洋東南部秘魯也倒向了荷蘭,幾乎半個南美足跟荷蘭結盟了。
而米國南北戰爭,米利堅聯邦國內部族裔爭權奪利,原本最多人口的英裔選擇跑到米國南方成立米利堅聯盟國,人口第二的德意志邦聯組成的德裔又因為普魯士發動了吞并德意志邦聯出奧地利地國外的其他國家,使得其他德德意志邦聯的德裔移民對普魯士裔產生反感,其他族裔有對普魯士裔野心心存警惕,最后在米利堅聯邦國大選中,反對了普魯士裔成為大家的共識。
本來第三的愛爾蘭裔會是最大的公約數,但是林肯受到刺殺身亡,林肯的所在的內閣政府又因為反抗大資本占美國多數的荷蘭裔,選擇跟普魯士靠得太近,最后愛爾蘭裔為了緩和同荷蘭裔的關系,愛爾蘭裔只能夠支持排在第四人口的荷蘭裔。
而向瑞典挪威、丹麥等移民也對荷蘭擁有好感,再加上歐洲本土荷蘭、丹麥、瑞典組成的北歐聯盟下,選票流向了荷蘭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