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看到荷蘭出頭,拿破侖三世頓時在巴黎喊道“法蘭西帝國不承認英國的指責,我們不希望英國政府吃了敗仗之后喜歡推卸責任給別國,五六年前所在南非問題英國吃敗仗也是如此,如今面對上緬甸也是這么做的,這讓人對大英帝國的戰力產生了懷疑。我不認為這是維多利亞女王的風格,不,真的不是她,她可是統領了英國30年的偉大君王”
“這位荷蘭首相這樣做是為了裝出一種進攻的姿態,唆使法國皇帝拿破侖三世和大英帝國的維多利亞女王所在的英國作戰,其目的在于小弱英法這兩個危險的競爭者,我以為他未來讓荷蘭維持在歐洲的均勢的愿望。但是,這個時候拿破侖三世這個表態,似乎卻是在拒絕戰爭。”
威廉一世的問題擺在俾斯麥面前,俾斯麥搖搖頭,道“陛下,看著好像荷蘭首相托爾貝克和他背后的威廉四世似乎因為想要推動英國和法蘭西帝國戰爭暴露出來,因此陷入困境。但是,我還是堅定的認為,威廉四世還有后招定乾坤”
俾斯麥果然猜對了。
這時,法蘭西帝國來了一個180度的大轉彎。1869年6月27日,拿破侖三世公開叫嚷“無論是法蘭西的義務,還是法蘭西的榮譽和利益,都不能夠迫使我們為了上緬甸而與強大的大英帝國作戰”
“如果當加拿大起義,至少在法國是這樣被認為的,英國不滿意的話,可以試著改變法國人的這種想法,印第安人被英國鎮壓下去,上緬甸被英國全出動下也可能被占領”
拿破侖三世在法國下議院大聲疾呼的說,法蘭西和英國為這些地方而開展這種想法本身就是這種神經錯落,他甚至一再斷言,如果上上緬甸和加拿大印第安人當中誰相信這種戰爭的可能性,即只能夠怪“印第安人或者上緬甸患了近視”
柏林的俾斯麥搖搖頭暗思“拿破侖三世明顯的勢弱,卻依舊沒有換回英國的不滿。因為,托爾貝克已經把英國的后退之路給堵死了,或者說,是英國這次失敗敗得太徹底了,這已經讓英國迪斯雷利政府甚至維多利亞女王都不得不找一個不管是不是真的替罪羊。而法蘭西帝國,剛剛足夠肥足夠強大,也擁有足夠的野心,剛剛好成為英國最佳的宣泄對象”
1869年6月28日,在距離迪斯雷利進行發布會之后的第三天,英國大街小巷都布滿條幅,所有的條幅都指向了敵視法國人的標語。
無一意外的,英國對法國的敵意到達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甚至在迪斯雷利的宣導下,托利黨帶動保守英國人在英國全國范圍內卷起了一股反法浪潮。甚至,狡猾的迪斯雷利因勢利導的,竟然逐漸的把這個反法浪潮跟今年大英帝國的中選期議員選舉掛鉤。
克來斯頓和羅素在這種情況下,只能夠帶領輝格黨立場趨同托利黨,跟法蘭西的關系轉冷,至此,英國和法蘭西帝國的關系全面惡化。
遠在普魯士柏林的俾斯麥和在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的威廉四世等人,為此終于松了一口氣。
英法關系惡化,普魯士和荷蘭的計劃,終于可以上馬了。,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