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威廉四世想法相差不大的,還是德意志帝國的威廉一世。
作為德意志帝國的榮耀,腓特烈大帝可是威廉一世偶像以及終身目標。
腓特烈二世無后,然后1786年死前把普魯士國王位置傳給了他的侄子自己的祖父腓特烈威廉二世。
1797年祖父臨死前又傳給父親腓特烈威廉三世。
1840年父親把位置傳給了自己的長兄腓特烈威廉四世,一直干到1861年因病在柏林去世。
長兄腓特烈威廉四世沒有子女,早在多年前就立自己為威廉親王,確認為普魯士王位繼承人。
所以1861年隨著長兄離開人世,威廉頂上成為普魯士的國王。
而伯曾祖父腓特烈二世(腓特烈大帝)就是他的人生目標。
他重用高傲無比的俾斯麥,緊緊把握住老毛奇。
還有,他為了繼續維持腓特烈大帝時期跟英國建立起來的盟友關系,成為英國在歐洲大陸上制衡法國的存在,他最終同意了自己的唯一的兒子腓特烈親王跟英國維多利亞女王長公主維多利亞公主聯姻,以確保英普聯盟下普魯士繼續借助英國來發展。
這樣的模式,讓他帶領下的普魯士更快的崛起。
1861年到現在的1883年,22年的時間,普魯士成為歐洲比肩英國的存在。
在軍事更是不弱于英國和沙俄帝國,碾壓了曾經最強大的對手法國和德意志邦聯內部的對手奧地利。
可惜美中不足的是,荷蘭的意外崛起,打亂了威廉一世和俾斯麥制定挑戰英國世界強國的地位。
甚至不得不跟英國虛與委蛇,繼續承認英國主導權的位置。
不得不說,威廉一世的自我攻略不低于任何人。
沒辦法,主要曾祖父的兄長腓特烈大帝帶給幼年的他影響太大了。
七年戰爭對他來說,就是一個熱血沸騰的普魯士崛起時代。
“真希望在我執政普魯士成為德意志帝國時代,能夠繼續帶領它成為新七年戰爭時代崛起的關鍵因素,”
威廉一世不由回憶起小時候聽自己父親腓特烈威廉三世講述的七年戰爭起來。
1756年七年戰爭發生之前,歐洲平靜背后的戰爭準備一切就緒,只待有人來挑起戰火。
1756年8月,普魯士的伯曾祖父腓特烈二世首先出兵同為德意志邦聯的薩克森,當時的薩克森是支持法國、奧地利和沙俄聯盟的,跟英、普、漢諾威、葡萄牙站在對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