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1818年加入了這個體系,防止被各國孤立,成為事實上歐陸共管的第五方。
這次會議也正式宣告了荷蘭地位,徹底的從此成為事實上的歐洲二等國地位,畢竟連上那張談判桌的資格都沒有,又如何敢稱大國”
“維也納會議確認了恢復波旁王朝對法蘭西帝國和西班牙以及兩西西里王國的統治,布拉干薩王朝對葡萄牙的統治,還有我們拿騷王朝對荷蘭的統治地位。”
“奧地利收服加利西亞蒂羅爾以及伊斯特里亞等,原來奧屬尼德蘭劃給了我們荷蘭,而以意大利的倫巴第一家威尼斯作為賠償給奧地利作為補償。
華沙公國的大部分成立波蘭王國,由沙俄帝國沙皇兼任國王,
克拉科以及其鄰近地區成立克拉科夫自由市,有俄奧普三國共管。
并確認了1809年沙俄帝國打敗瑞典奪取的芬蘭,成為沙俄帝國的公國,比薩拉比亞也歸沙俄所有。
普魯士則是占有了波蘭公國的但澤和波森,并取得了薩克森王國的三分之二領土。
萊茵為巴伐利亞以及原屬于瑞典的波美拉尼亞,作為失去波蘭的補償。
大英帝國占有了地中海馬耳他島以及伊奧尼亞群島,并從丹麥那里的大了和赫爾果蘭島,荷屬錫蘭島、好望角以及圭亞那,法屬圣盧西亞島、多巴哥島、塞舌爾群島以及毛里求斯島。
而這個體系正式確立德意志邦聯和薩丁王國(后來的意大利前身)的分裂狀態。
在德意志邦聯成立有普魯士、奧地利等34個君主國、公國以及4個自由市組成德意志邦聯,設立奧地利任主席國的邦聯議會,地點在維也納。
薩丁王國的托斯卡納、摩德納/帕爾馬等公國劃給了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宗室領地,熱那亞、薩瓦和尼斯并入到了撒丁王朝。
奧屬尼德蘭并入荷蘭,稱為尼德蘭王國,挪威威并入瑞典,組成了瑞典-挪威聯盟,丹麥取得了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以及普魯士的勞恩堡。
并根據《第一次巴黎和約》以及1815年的《第二次巴黎和約》,法蘭西保持1790年的國界,并向反法同盟支付戰爭賠償7億法郎,同盟國駐軍三到五年。
不過法國人卻是狡猾無比,竟然從戰敗國很快就跟各國打成了一片,特別是利用英國人防范歐陸出現霸主級別國家,怕威脅到英國的離岸平衡手心理,很快就很低的hi我家恢復了元氣。”
亨德里克感嘆道:“可惜的是,英國人太狡猾了,就會給人挖坑,當初把尼德蘭給了我們,20年后又以別的方式拿走,成了現在的比利時。
而英國卻是實實在在的從我們各國身上拿到了海外領地,可惜了我們的錫蘭島(斯里蘭卡)、好望角以及圭亞那啊,那可是對多么肥美土地啊,就這樣的沒了。
特別是錫蘭島,那可是進軍印度次大陸最大的橋頭堡,更是整個印度洋北部最大的島嶼,扼守著印度次大陸海上東西走向,如今卻是成為大英帝國想要獨霸印度的殖民地”
托爾貝克暗自認同了亨德里克的分析,道:“陛下,那對于荷蘭內部,您有有什么想法?或者說,我們需要如何配合您如何治理呢?”
亨德里克知道托爾貝克話里有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