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外交?皮爾森先生,我對你的問題無從解釋。如果外交是一門科學的話,沒聽說過有一個專門的機構在研究它,如果說外交是一門藝術吧?那么掌握這門藝術的人,繆斯女神絕不肯出來庇護它,說外交就是欺騙,這等于在褻瀆神明,不過干我們這一行的紳士中,卻的確有不少的江湖騙子”
“回答的真絕妙!”尼古拉斯.皮爾森崇拜的鼓起掌來,果然是外交界的老江湖老狐貍,“果然是我們老前輩,我看啊,就連大英帝國的帕麥斯頓子爵也不過如此而已”。
俾斯麥盡管多年養成的養心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可是如今竟然被剛剛獲得他超高評價、看好的年輕外交家如此稱贊,就算隱藏許久的虛榮心,也竟然不由的冒出來。
帕麥斯頓子爵!
亨利.約翰.普塔爾,那可是現在大英帝國的首相啊,如果說現在全世界上,最受他敬畏以及升起膜拜心理的外交界里面有幾個人?
眼高過頂的俾斯麥只佩服1個半人,其中半個是1859年已經過世的奧地利首相克萊門斯.文萊爾.馮.梅特涅。
梅特涅于1801年后成為奧地利駐薩克森、普魯士和法蘭西大使,并且在1809年后成為奧地利帝國的外交大臣。
在這個期間,他主持了神圣同盟奧地利、英國、沙俄、瑞典、以及德意志邦聯等一起建成了一個聯盟來打敗了拿破侖一世,并且在1815年主持了代表歐洲打敗拿破侖一世后,歐洲格局的瓜分成果的維也納會議,會議就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舉行。
數千歐洲各國政治人物匯聚維也納,堪稱現代史上的第一次,會議還開了半年之久。
他在1821年除了外交大臣這個職位外,他還兼任了奧地利帝國首相。
任內成為了‘神圣同盟’和英俄奧普的核心人物,親手推動了四大國的建立開啟了大國掌控歐洲時代。
他反對一切的民族主義和自由主義以及geming運動,在諸國形成了“正統性主義”和“大國均勢為核心的梅特涅體系(也被人稱為維也納體系),這個體系維持了30多年,直到1853-1856年的沙俄帝國和英國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打起來,四國同盟以及維也納體系的統治歐洲格局才宣告瓦解。
但這時候的梅特涅已經在1851年就退出了政壇,直到1859年死去也沒有再出現在公眾人前。
俾斯麥對于梅特涅一直視為偶像級別的存在,特別是他的均勢外交,一直都是俾斯麥模仿的對象。
事實上,他現在用在普魯士身上的,也是如此做。
交好沙俄,特別是威廉一世的親妹妹夏洛特公主,還是當今沙俄太后的時候,亞歷山大二世母親;
同時緩和跟奧地利帝國的關系,讓兩國在德意志邦聯的框架之內,展開德意志邦聯的主導權之爭;
向法蘭西隱藏實力,讓拿破侖三世放低警惕,麻痹對方。
普魯士經過這些,把普魯士王國在其他國家眼中的威脅降到最低,讓其他國家進行內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