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3年開始的克里米亞戰爭前沙俄帝國耀武揚威和大英帝國參戰后沙俄帝國被打得東躲西藏這個深刻形象可是深入歐洲各國的內心深處,大家都看得心寒,從此其他國家都不敢隨意跟大英帝國交戰,于是大英帝國這十來年的海權壟斷,特別是前段時間法蘭西在蘇伊士運河準備開通前,竟然被大英帝國直接上門要‘橫刀奪愛’,兩國海軍對壘,最終拿破侖三世的法蘭西最后出人意料的退讓了,把蘇伊士運河讓給大英帝國,這更是讓大英帝國威勢更猛,后果是,讓大英帝國得以放手擴展自己的殖民地,甚至這十年來,威廉四世仔細算過,大英帝國的海外殖民地,每年以10萬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恐怖增加了,相當于大英帝國每2年增加一個大英帝國領土的面積,堪稱恐怖!
海權的保護下英倫三島成為歐洲的安全天堂,發達的工業和廣闊的殖民地提供了理想的投資場所,議會制定出了一項項法律保護投資者的權益。
倫敦的金融業自從咋上世紀末期大英帝國在第四次英荷戰爭勝利后,取代阿姆斯特丹成為了新的最強全球金融中心后,隨著大英帝國的空前發展,也進入空前的繁榮期,以此,大英帝國成為歐洲的制造二,貿易,資本流動的中心,從這里,就可以看到,這三大優勢的相輔相成,組成周而復始的良性循環,支撐著剛剛被稱為日不落帝國的太陽。
不過威廉四世知道,就跟每天的太陽一樣,也有落山的時候,在1880年代,全球大蕭條之后,大英帝國的三大支柱就會迅速動搖根本,良性循環不在穩固,其速度之快和似乎也跟隨著普魯士在1871年踢走奧地利獨自成立德意志帝國,米國正是超越大英帝國成為全球第一GDP大國成立正比,大蕭條造成了新崛起大國普魯士和米國崛起速度更快,讓大英帝國反映不過來。
這時候的代表著不可一世的大英帝國統治地位開始跟著她的GDP一樣,開始日薄西山,霸權日落的開始,權利開始緩慢的向其他崛起大國讓渡。
荷蘭要發展,就是要看準時機出擊,1887年的經濟大蕭條就是一個切入點,而不是像其他許多人那樣認為是在一二戰,而且威廉四世也等不了那么久,畢竟五六十年,怎么可能需要那么久!
不過就算是1887年,距離現在也有25年的時間,那時候威廉四世已經四十有六,而去年才兩歲的未來大大有名的德意志帝國皇帝威廉二世也有了27歲,正是那段時間俾斯麥也被趕下臺了,從此德意志帝國開始慢慢的在外交上誤入歧途,越陷越深。
因此,荷蘭需要合理利用這25年時間,發展自己,打擊大人,均勢外交,把大英帝國以及法蘭西沙俄以及普魯士奧地利等統統的都算計一遍,讓他們國力減弱,才是荷蘭最需要做的。
彼升其降,何樂而不為!
荷蘭王國雖然表面海軍勢力進入全球十強,甚至暗地里加上東印度海軍基地的隱藏實力,達到了18萬噸達到前三,但是前三畢竟還是前三,法蘭西和大英帝國目前關系微妙。競爭居多,那是因為兩國沒有感受到其他國家的威脅,如果這時候荷蘭這個兩國身邊的國家冒起,威廉四世不用想,也會知道這兩國也一定會直接對荷蘭進行或明或暗的有力的鎮壓,英法可以稱霸,但是其他國家必須要經過他們的共同‘戰爭洗禮’才獲得認可。
這也正是為什么普魯士要死死抱緊沙俄,同時聯盟奧地利的原因,為的就是防范這兩國。而荷蘭如今靠近普魯士也是如此。
荷蘭表面的實力目前不足以引起其他國家的警惕,這是無奈的,同時也是一份保險,很好的沒有引起他國忌憚,算是無奈中的幸運吧。
威廉四世想了這么多,其實也是一瞬間的事情而已。
“陛下,比利時那邊,外交部經過分析,需要動作大點,來配合這次上星期計劃的獵狐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