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1830年開始被硬生生的劃給比利時,就讓許多人比利時內部和荷蘭王國國內的人不滿,現在竟然看著同胞們在成為異國人后,還這樣被欺負,孰可忍孰不可忍!
于是隨著事件的發酵,竟然激起荷蘭境內荷蘭人和已經比利時境內的荷蘭人同仇敵愾,這讓許多人都大吃一驚,特別是在《每日電訊報》上,每日都會出現眾多的名人在上面署名,表示愿支持同胞而戰。
而比利時境內,來自荷蘭那邊的支持,更合適激起了比利時境內荷蘭裔的自豪感以及向心力,雖然他們在比利時《標準報》、《晚報》看到國王和政府面對法蘭西帝國強大時時迫于無奈之下,才地下了頭顱。
可是在那些已經被荷蘭激起的情緒的荷蘭裔眼中,他們卻是成為不折不扣的懦弱,不打一槍一彈就投降,不顧統治下荷蘭人的國民利益,如此做就是在出賣國家利益。
于是比利時北部紛紛表示kang議,指責政府和國王的軟弱無能,政府內部荷蘭裔之人也是同仇敵愾的出現了不滿首相奧爾邦和國王利奧波德一世的聲音,就連天主jiao派中那些荷蘭人,這時候也不得不站出來表示自己的反對意見。
正是在這個時候,西弗蘭德省參議員約瑟夫.拜特站了出來,宣布將會和荷蘭語區的所有人共存在,散布輿論,譴責首相奧爾邦都是獨斷獨行的后果,要求改變一切,必須推翻懦弱的政策,同時建立更加公平的政府,而他,將會參選3個月后的首相一職,可以為大家提供一個不一樣,更加公平的選擇。
約瑟夫.拜特1825年出生于荷蘭澤蘭省一個中產階級家庭,4歲的時候,隨著他的家人移居西弗蘭德省,1830年比利時脫離荷蘭成王國,他一家也成為比利時人。
1847年在年成為比利時最具影響的大學、前荷蘭國王威廉一世在1817年創立的根特大學選修歷史學和政治學畢業生,并在當年選擇了在法學院深造,并取了一名荷蘭貴族妻子,生有兩子。
1850年獲許進入布魯塞爾的一家律師學會,進入法律界后,并很快的入選西弗蘭德省布魯特斯議會,1850年和1851年在此工作。
1852年,拜特作為移民與注冊無黨籍人士,卻是自由派的身份參加了當地政府的公職競選,并順利當選,從此踏入了政界,2年后的1854年,29歲的拜特成為布魯塞爾當時國會參議院議長斯耶曼看中成為了他的秘書,并在1856年在布魯塞爾當選比利時王國參議員,成為了比利時歷史上最年輕的參議員,年僅31歲。
這個記錄,直到5年后,來自林堡省的自由派朱爾.達內唐以29歲年紀當選參議員,才打破了他的記錄。
和朱爾.達內唐一臉亦正亦邪,卻令人感覺到英氣逼人的不同。
約瑟夫.拜特卻是長得堂堂正正,一身正氣,讓人不由的相信他,覺得他說的就是真理一般。
因此,拜特在天主jiao黨里面,也獲得大量的支持。
很多人都都推測,,他如果競選的話,那么將會令原本涇渭分明的兩派,將會變得渾濁起來,結果難料。
而因為比利時是大英帝國帕默斯頓子爵推動下建國的,所有大英帝國的態度是所有國家的關注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