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在歐洲的實力算不得頂尖,就算加上如今隱藏的海軍實力,也最多算得上是一個有著一流海軍的中等強國而已,人口600萬的短板加上在歐洲的面積小已經限制了它的發展潛力。
因此,在海外發展,就是荷蘭唯一能夠翻身的機會,環視全球,能夠讓荷蘭加強這樣地位,只有在唯一的幾個地段,美洲占了幾個。
而想要不太受歐洲各國影響發展的,就是遠離歐洲的太平洋地區,那里直到19世紀末,都很少受到歐洲國家真正的關注,只當是一種殖民來看待而已。。
恰恰荷蘭剛好擁有那里的海外領地。
有人會說為什么不直接把歐=歐洲本土潛水,大力發展太平洋地區。
威廉四世當初也是這樣的,但是要知道你想安靜發展,并不是其他人都愿意看到你這樣發展的。
英國這個國家很具有危機感,每次歐洲的國家當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當他發現自己陷入被追趕的邊緣的時候。它就會出手了,手段幾乎都是令歐洲其他類似威脅國家來跟你斗,最后當你們倆筋疲力盡的時候,它才慢慢把隱藏的身體露出啦,然后對你們進行帶著私利的裁判人角色,來跟你們宣判,令各國威脅到它的實力又往回掉了下去。
“荷蘭需要讓法國這個歐洲國家和海洋大國加入進來,以爭取其他歐洲重要國家共同對英國的警惕支持,荷蘭并不希望普魯士現在就跟法蘭西進入爭斗的快車道。
防止讓英國人利用在荷蘭周邊散播仇恨,讓荷蘭周邊發生戰亂,阻礙荷蘭的發展,所以我才吃推動成立三方協定這個聯盟。
我的目不僅是在組建荷普法聯盟,其實我真正的目的,是在于建立一個沒有英國的、警惕英國聯盟,荷蘭不希望看到英國問題分裂的歐洲u,特別是西歐各國。”
荷蘭因此只能夠從防御力量到威懾力量前進。
荷蘭選擇選擇普魯士王國作為滿足其安全需求的最佳安全合作伙伴,是一個務實、不出意料的決定。
他讓普魯士加入三國協定的原因有五個。
在歷史上,荷蘭與普魯士在內的北德意志邦聯有著密切的軍事和安全關系;
共同的宗教體系,即都是新教路德宗信仰,都對天主教存在一定程度的警惕;
荷蘭和法蘭西與普魯士都視英國為長期潛在的威脅國。’
荷蘭和普魯士都都多英國工業品的產品激增進口感到不滿,因為這對當地的工業品發展形成了傾銷,減少了荷蘭等國的就業發展,這對三國的就業機會不足越來越不滿;
英國的海軍霸主,令三國都對有著共同發展海軍的規模逐漸擴大存在反英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