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親自扶起祿東贊,臉帶笑意,熱絡道:“東贊客氣了,快快起身。”
“謝太子。”祿東贊道了聲謝,站起了身子。
待祿東贊起身后,李恪竟親切地拉著祿東贊的手臂,對祿東贊問道:“東贊還是第一次來長安吧,在長安可還住的慣?若是有什么不習慣的直管同本宮講,本宮給你另行安排。”
祿東贊回道:“外臣在鴻臚寺住著很好,有勞太子費心了。”
李恪笑道:“東贊不必客氣,有道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我大唐一向最是好客,東贊自吐蕃不遠萬里來此,本宮自當款待清楚才好。”
李恪對祿東贊很是熱情,與昨日截然相反,仿佛祿東贊不是吐蕃外臣一般,若是有不明就里的看了,祿東贊反倒像是李恪的門下了。
李恪又對祿東贊問道:“東贊此番來見本宮是為何事?”
祿東贊聽著李恪的話,絲毫不敢因為李恪的熱絡而有半分的大意,祿東贊小心地陪著笑,對李恪道:“外臣久慕太子盛名,早欲前來拜見,與太子相交,今日特備上薄禮,斗膽上門,還望太子勿要嫌棄才好。”
說著,祿東贊命身后的侍從將裝滿了珠寶的箱子抬上,放到了李恪的跟前。
李恪看著祿東贊抬上的箱子,也能猜到里面裝著的是什么,笑了笑,對祿東贊道:“本宮本也有一事相同東贊講,但原也不知妥不妥當,但如今聽了東贊的話,本宮就放心了。”
祿東贊聞言,只當是自己送禮已經有了成效,忙道:“太子只管吩咐。”
李恪道:“本宮府上尚缺太子家令一人,父皇一直要本宮物色,但本宮在朝中一直沒有尋到合適的人選,直到昨日本宮見了東贊,才覺著與東贊相見恨晚。東贊文才武略俱佳,行事又細致穩妥,豈不正是東宮家令的最佳人選,本宮欲上請父皇,拜東贊為太子家令,不知東贊可愿屈就?”
李恪的話傳進祿東贊的耳中,祿東贊一下子愣在了當場,他千想萬想,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李恪開口竟然是同他將這些話。竟是要拉攏他到東宮為官。
祿東贊對李恪的話沒有絲毫的心理準備,一時間有些不知所云了。
李恪見狀,接著道:“看東贊的模樣似乎覺著有些為難,東贊不必擔憂,只要你開口,本宮即刻下令征詔,父皇那邊必是允準的,至于你們贊普那邊本宮也會親自行文解釋清楚,想必贊普也不會為難于你。”
李恪似乎表現地很是積極,大有就等著祿東贊點頭,便要祿東贊走馬上任的意思了。
李恪突如其來的拉攏打亂祿東贊所有的計劃,原本祿東贊想好了的說辭全都派不上用場了。
祿東贊忙回絕道:“外臣是吐蕃人,族親都在吐蕃,雖為使節來大唐朝貢,但并無去國留居的意思,而且贊普對外臣更有大恩,外臣又豈能相負。還望太子體諒,外臣恐沒有侍奉太子的福分。”
李恪聽著祿東贊的話,眉頭微皺,似是極為惋惜道:“難得你我一見如故,若是如此,那實在是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