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泰不假思索地回道:“皇兄和兒臣乃是至親兄弟,象兒既然過繼于了兒臣,那兒臣便會視象兒為親子,傳承爵位更在情理之中,欣兒若是曉事還好,若是不曉事,兒臣寧可棄了欣兒這個嫡長子,不再相認,也要立象兒為世子。”
李泰現在的話,比起之前說的還要更激進些,儼然是把兄弟之情看地比什么都重了,但在李世民細細咀嚼后,李世民又覺得李泰的反應和回答卻又有些過了,顯得有些怪異。
棄子傳侄,說著自然是好聽,但要能做到這一點又談何容易,李世民也有手足兄弟,他自問對諸子已然萬分盡心,疼愛入骨,但對于兄弟之子,他的態度卻不過尋常,要他把侄兒視作承繼之人,他反正是萬萬做不到的。
更何況,昨日群臣在大殿之上彈劾李恪,李泰尚且未能站出來為李恪說話,只是潔身自保,李泰對于手足兄弟尚且如此,更何況是兄弟之子呢。
李泰若真的如此看重兄弟情義,突厥叩門,擇皇子為質的時候他在哪里?李恪偶有失當,群臣彈劾的時候他在哪里?當初李承乾被廢,性命岌岌可危的時候他又在哪里?
每每在兄弟為難的關頭,冒天下之大不韙,主動站出來為兄弟開脫,為父分憂的都是李恪,從來都不是李泰,李泰只是站在朝堂中明哲保身的那個,這一點李世民是看得到的。
李泰的話李世民越想越覺得荒誕,這樣的胡話李世民不是傻子,又怎么會相信呢?
既然此事不合理,更不和李泰的一貫作為,李泰這么講話,背后的功利性也就暴露無遺了。
李世民對李泰的回答不免有些懷疑和擔憂,但當著李泰的面,李世民也不便當面質疑他,揭穿他。
李世民帶過此話,轉而對李泰問道:“青雀,你的《括地志》修地如何了?”
對于《括地志》一書,李世民還是頗為重視的,畢竟修書對于盛世王朝無異是最好的錦上添花的東西,更何況這本書還是皇子主持編撰的,為此李世民還特開旨意,準李泰在魏王府開館納賢,與東宮的弘文館相類,李世民自然頗為重視。
而《括地志》又是近幾年來整個魏王府集上下之力而有的成就,是李泰在士林之中大攬名望的最大依仗,李泰也時時放在心上。
李泰聽得李世民問及此事,笑著回道:“進程已經過半,快到收尾的關頭了,只消再多做篩改,最快明年此時便可完成。”
“好!”
李世民聞言,撫掌道:“《括地志》乃國中巨著,朝中許多人都在看著,此事你需多上些心,待完本之日為父一定厚賜你們文館上下。”
“兒臣謝過父皇。”李泰聞言,當即領了聲謝。
李泰不知道李世民口中的厚賜是什么,但對于李泰而言,《括地志》于他意義重大,若是此番李恪能夠名望掃地的話,那《括地志》完本之日便是他沖擊太子之位的最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