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泰的模樣已經有些著了魔的意思,閻婉嫁給李泰也有些年頭了,之前甚少見到李泰如此模樣,此時的李泰哪里還有以往宗室才子的氣度,心里也不禁多了幾分擔憂。
閻婉對李泰道:“儲位之爭,有得者便有失者,這已是必然,外放出京便就出京,殿下又何必執著于此呢?”
李泰道:“我為父皇編撰《括地志》,乃是立了大功,縱然不得父皇重賞,也不該被貶出長安吧,這是何道理,你要本王又如何看得開。”
李泰的情緒雖然有些激動,但說的話倒也在理0,他嘔心瀝血數載,編撰《括地志》,可這《括地志》才成書,李世民便下了圣旨將他外放出京,前后差距如此之大,李泰的心里能夠接受得了才是怪事。
閻婉接著勸慰道:“大唐宗室諸王,比起那些少年出京的,殿下已是最晚外放的了,殿下該知足,該順應天意才是。”
大唐諸王,大多在束發之年前后便會外放,除了李泰外別無例外,君不見五皇子齊王李佑,每次還京離京前都必定稱病一場,就是為了賴在長安不走,但最后熬不過朝臣彈劾,每次也都是老老實實地走了,李泰能留到這個年紀屬實難得了。
李泰有些激動道:“我豈是他們可以相比的,我乃父皇嫡子,最得父皇寵愛,本就該留于長安,跟隨父皇身邊。”
閻婉嘆了口氣,對李泰道:“殿下說錯了,父皇最寵愛的嫡子早已不在長安,現在正在黔州待著呢。”
閻婉之言一出,李泰頓時被噎住了,閻婉說的分毫不差,李世民諸子,包括李承乾、李恪、李泰、李治在內,李世民最寵愛的毫無疑問都是他的嫡長子李承乾,而現在李承乾正在黔州流放,不得還京,更何況是他李泰呢?
被閻婉這么一說,李泰想反駁,卻又不知從何說起,因為閻婉說的都是事實,論及李世民對諸子的寵愛絕沒有任何一個皇子可以和當初的李承乾相比,就算是現在的太子李恪也不行,更別說還是弱了李恪一頭的李泰了。
閻婉看著李泰悶不做聲,也生怕李泰憋壞了身子,看準了時機這才上前又柔聲寬慰道:“雖說殿下未能入主東宮,但至少現在殿下還是親王,此去洛陽仍舊不失顯貴,叫天下景仰,比起承乾太子又好了不知多少了。”
李泰聽著閻婉的話,幽幽地嘆了一聲道:“若依你之言,本王還當慶幸了?”
閻婉道:“親王之官外鎮本就是應當,殿下此時外放卻是正好,若是再過些時日,難道殿下真的還能全身而退嗎?退一萬步講,就算現在殿下留在了長安又能如何,難道還能逆轉天命不成。”
閻婉所言也正是實情,如今的李恪已盡得人心,就連他的舅父長孫無忌都和李恪言和了,他在朝中再無助力,又拿什么去抗衡李恪呢?就算留在長安也是無益,只會叫李恪覺著礙眼。
這么一想,李泰的心里似乎慢慢地舒服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