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庾信拿出了之前早就準備好的說辭,對蘇定方道:“啟稟大將軍,末將昨日收到國中送來的消息,有倭將廬原君領倭國水師自南突襲我新羅沿海要塞,兵圍沙鼻岐城和奴江城,現在兩城已是岌岌可危,恐怕不日將破。”
金庾信口中所謂廬原君所率的倭國水師不過是此次倭國援軍的后部,總計三千余人而已,如今倭國水師大部已經全軍覆沒,這些后部人馬到了新羅,與其說是攻城的,倒不如說是過路整頓的。
這些倭國水師已成驚弓之鳥,哪里還有攻城的本事,金庾信所言實在是夸大其詞,不過是想要退軍的說辭罷了。
蘇定方也知道金庾信的意思,但也不急著否決他,先是順著他的話,道:“想不到倭軍竟如此大膽,水師主力已滅,竟還敢分兵新羅,取新羅城池。”
金庾信道:“正是如此,倭國大軍臨城,而國中大軍又被末將盡數帶出,沙鼻岐、奴江兩城已經危在旦夕,國中百姓亦是驚慌失措,末將請領兵回守,還望大將軍允準。”
蘇定方既然讓金庾信領新羅軍北上高句麗助戰了,那自然就是有他的思量,金庾信也沒有想過蘇定方能夠一口應下他的話,但在此事之上他別無選擇,他必須這么做。
不過蘇定方的話卻出乎了金庾信的意料,蘇定方在得知這個消息后,并未立刻否決金庾信,而是先問道:“倭軍竟如此強橫,光以新羅國中如今的兵力已經無法應付了嗎?”
金庾信回道:“大將軍說的是,眼下新羅的倭軍兵鋒正盛,地方應對不力,故而才向領兵在外的末將請援。”
蘇定方之所以要帶著新羅軍北上高句麗,本就是為了近一步削弱新羅軍,這一點劉仁軌是清楚的,但當劉仁軌聽著金庾信的話,心里就突然多了一個念頭,也許金庾信的這個由頭對于唐軍來說是個絕好的機會。
劉仁軌雖是統軍的都督,但卻是文臣出身,是能夠出將入相的人物,他的心機豈是金庾信能夠比得了的,金庾信之言才落,劉仁軌便對蘇定方道:“大將軍,新羅畢竟是我大唐藩國,若是金將軍所言屬實,倒是也不能不問,畢竟此番倭軍來此本是沖著咱們來的。”
當初李恪遣了劉仁軌為副將,輔佐蘇定方東征就是有緣故的,李恪也曾叮囑過蘇定方,若是遇事可與劉仁軌商議。
蘇定方和劉仁軌都是李恪的潛邸舊臣,蘇定方一聽劉仁軌的話,就知道劉仁軌必是有了盤算,于是問道:“正則說的有些道理,不知正則可有什么良策?”
劉仁軌道:“此番新羅受倭賊入侵,乃因我大唐而起,末將請領本部水師往新羅增援,末將曾與倭賊交手,自付必能剿滅倭賊余部,不使為禍,如此既不耽誤大都督北上高句麗,也可保得新羅周全。”
劉仁軌所言也很清楚了,這一次倭人入侵,金庾信不必率軍回防,繼續北上,而是由有剿滅倭賊經驗的劉仁軌率軍前往解圍,這樣可保新羅萬無一失。
如果新羅真的被倭軍大部入侵了,劉仁軌所言自然是對新羅極好的,但所謂倭賊入侵的消息不過是金庾信夸大杜撰的,金庾信頓時就慌了。
金庾信之所驚慌,倒也不是害怕劉仁軌發現自己是杜撰的消息,他怕的是請神容易送神難,唐軍這一去新羅,再走就不知道是什么時候了。
金庾信聞言,連忙就要拒絕劉仁軌的“好意”,但就在金庾信開口之前,蘇定方已經清楚了劉仁軌的意圖,趁機往新羅駐軍,這確實是難得的機會,而且對他們在三韓的盤算也大有好處。
蘇定方當即道:“好,那就依正則所言,由你領一萬水師并五千步卒往新羅增援,務必全殲倭賊,不使亂我大唐藩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