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尺大弩擊散敵軍,飛矢公國一路追擊,連殺帶俘虜數千,直至兵臨城下,還將驍騎公國一座城池直接占領。
隔日,驍騎公國求和、青矛公國龜縮自家防守,不敢吭聲。
三方爭斗這么多年,飛矢公國清楚自己該干什么。
不可能繼續深入征伐了,占領的城池最后也得歸還驍騎公國。
一來因為真的沒能力在短時間內吃下中心沃土區,更何況穩固遠離國土的新城池;
二來帝國差不多得出面維持秩序了。
占領城池最大的用途是談判,談下肥沃地區近幾年的使用權,并且讓對方拿足夠多的好處來贖回城池和俘虜。
歷史上每當走到這一步,獲得好處的公國便會富足很長一段時間,領跑其他公國,在下輪戰爭來臨前變得更強壯。
這種層層遞進的發育方式聽上去沒問題,飛矢公國的國力也不允許他們吃下太多新土地,可洛書卻提出了極為反常的賠償方案。
“洛道長,你確定要親自回去勸說陛下嗎?”
“是的。”
確認戰斗取勝,我方損失有限,洛書迅速開始準備應對后續的陰兵冥將。
為此,最為合理的賠償方案應該改為飛矢公國不要沃土地區的使用權。
或者說拿使用權來交換,交換另外兩個國家盡可能多的裝備、藥材、糧草。
方案的確匪夷所思,唯獨柳將軍知道這是為了所謂的陰兵冥將做對抗準備。
柳將軍愿意相信洛書,可兩國之間的和平協議必然需要國王拍板。
現在“洛道長”的名氣在王城已是極為響亮,國王早有親自召見、親自嘉獎的意思。
即便如此,柳將軍還是不清楚這位道長能否說服國王放棄現有利益,去戒備毫無來臨征兆的陰兵冥將。
“我知道很難。”洛書坐上馬車,“只能盡力嘗試,能準備多少便準備多少。”
在杜子騰那兒看《血淚烽火》時,雙方戰斗持續許久,天空才突然下血雨,遍地焦土,隨后是陰兵冥將登場。
如今洛書把戰斗結束時間提前了許多,折損的人員數量也大幅下降,理論上有充足的時間做準備。
只要拖延,拖延到帝國發覺事情嚴重,派兵對抗陰兵冥將即可。
“我陪洛道長同去!”
柳將軍叫來第二輛馬車運載物資,脫了戰袍換上御寒衣物,親自護送在馬車邊。
“柳將軍,你這是…”
一場決定飛矢公國未來幾年、十幾年富足的戰斗剛剛打勝,柳將軍完全可以留在新城池作為國家代言人,出盡風頭、多撈油水,無可厚非。
但他毅然決然跟隨洛書回到王城,在舉國同慶的日子去給國王添堵。
為的只是防止國王刁難洛道長…
明明即將迎來盛世,洛書卻要唱個預示天災的反調。
國王若是心情不悅,可能懲罰洛道長,卻絕不至于當場責罵柳將軍這樣的國民英雄級人物。
重情重義的柳將軍讓洛書頗為欣慰。
只可惜這一切都是故事里的事物,終將隨同故事煙消云散。
除非封印《血淚烽火》后,能夠把柳將軍召喚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