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怎么說也是地地道道的大明人,土生土長的山西子弟,只要能保證晉商的利益,晉商還會去支持后金除非是腦袋被驢踢了。
以前,總是搞不明白為什么明末晉商會支持滿清,覺得這事兒太不可思議了,這不是賣國行為么
當真正來到這個時代后,漸漸有些了解晉商的無奈了。
自天啟皇帝駕崩,朱由檢當政后,閹黨遭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而那些扶持晉黨官員的晉商,也成了朝廷眼中的異類。幾個月前,免了晉商對九邊的軍械供應權。
而這些還只是開始,今后晉商會不斷受到打壓,手里的權益也會慢慢轉到江南士紳手中去。
有句話說得好,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朝廷不斷打壓晉商,難道還要指望晉商替大明朝廷賣命
晉商也不想賣國,但是他們得找一條出路,而在北方,就只剩下后金這條路可走了。
在這個世界上,什么愛國,那都是理想主義,用來忽悠傻子的。真正決定走向的,只有利益。
而鐵墨要做的,就是給晉商開辟另一條路,他相信,只要有足夠的利益保證,沒有誰會傻到不支持自己人,而跑去支持外人的。
對于那位坐在紫禁城的皇帝朱由檢,鐵墨只有一個評價。
一個年輕氣盛滿懷理想的憤青
朱由檢太年輕了,他以為民間名聲好的,就一定是好的。一上臺,就拉著東林黨對閹黨趕盡殺絕。廠衛是皇帝的耳目手足,閹黨制衡清流百官,維持朝堂平衡。
以廠衛為根基的閹黨朝堂平衡之術,自明武宗朱厚照時期開始,被歷代皇帝使用,一直延續到天啟朝。結果,卻毀在了朱由檢手里。
廠衛受到致命打擊,以后廠衛還會盡心替皇帝辦事閹黨幾乎被趕盡殺絕,以后誰來制衡東林黨現在朱由檢還感覺不到什么,等以后他就知道后果有多嚴重了。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稅收,江南富庶之地,乃是東林黨自留地,指望東林黨收自家的稅
大明末年,連年災荒,但也不是所有的地方都窮,有三個地方還是有錢有糧的。晉商與江南士紳手里的錢袋子,齊魯豪族手里的糧袋子。
但是晉黨和齊黨被打壓,連帶著晉商和齊魯士紳也被打壓,這兩家還會給朝廷輸血東林黨又不收自家的稅,請問大明朝的稅賦從何處來
大明朝三家有錢有糧的都不給朝廷輸血,被逼無奈,最后所有的壓力都轉嫁到了百姓頭上,于是,進一步加劇了明末民亂。
朱由檢的心其實是好的,卻好心辦了壞事兒,一上臺就犯了皇帝不該犯的致命性錯誤,后邊十幾年做再多事情也只是徒勞罷了。
帝王,講究的平衡,朝堂是需要有黨爭的。皇帝不怕黨爭,怕的是結黨營私造反。無黨爭,無平衡,無制衡,手底下都是一個鼻孔出氣,這個皇帝還能干嘛,慢慢就成傀儡了。
鐵墨是不會跟著朱由檢走上不歸路的,更不會看著晉商被逼著投入后金懷抱。
既然來到了這個時代,就不能讓大明花花江山,落入滿清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