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什么樣的人,只要能把事情辦好,該用就得用。當然,這不包括閹黨,對于閹黨,張嫣是打心底里不爽。
躊躇片刻,一封信終于落成。信中張嫣改了一點,并沒有提鐵墨主動討好處的事兒,將土城三地的事情說成了自己的建議。
房間里,鐵墨有些心緒不寧的喝著茶水,他之所以逃命似的離開,就是怕張嫣突然變卦。
海蘭珠歪在榻上,十分慵懶的問道“她答應了”
“是啊,答應了,非常爽快。”
海蘭珠忍不住坐起身,“她是個白癡么不知道這意味著什么竟然答應的這么痛快。”
鐵墨無奈的點了點頭,“她不是白癡,就是太急著想要錢了。不過也難為她了,一直在宮里待著,也沒怎么接觸過政務,哪里看得懂這里邊的貓膩”
“看樣子,你還挺心疼她的,是不是看上這個女人了”
“咳咳,這話可別亂說,要是讓別人聽去,我這顆腦袋就要搬家了。”
鐵墨瞪著眼,指了指海蘭珠。連皇后都敢調侃,真以為這是你們家呢
行走在張北街頭,張嫣感受到一絲不一樣的東西。這里雖然處在張家口北邊,到處都是蒙古人,可這里的氛圍卻比宣府和張家口都要好。
街上來往行人絡繹不絕,商鋪林立,一片繁華景象。
那些行色匆匆的百姓,面色紅潤,多數帶著笑容。
小小的張北,竟充斥著國泰民安的景象,如果大明各地都和張北一樣,那該多好啊。
這一次來山西,看到了太多的殘墻斷壁,家破人亡,哪怕在張家口,依舊能感受到那種蕭索之意。只有張北,有的是勃勃生機和希望。
張北,到底發生了什么,會有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
懷著這個疑問,張嫣找到了知縣陳子龍。
在陳子龍這里,張嫣得到了一個不可思議的答案。張北有如此盛景,居然都是鐵墨的功勞。
一年前,張北還一片荒涼,城中百姓饑腸轆轆,士紳富商幾乎絕跡。一年的時間,張北大開荒,晉商入張北,一點點復蘇,才有了張北如今的景象。
實在是難以想象,鐵墨一介粗鄙武夫,竟然將張北打理的如此好。
他真的只是一個軍戶
當夜,酉時剛過,常閔月便帶著喬流允等人前來拜見,同時還帶來了一百二十萬兩白銀。
白天才剛跟鐵墨談完話,晚上晉商就送來了一百二十萬兩白銀。
張嫣發現自己越來越看不透這個鐵墨了。
看來以后晉北之事,還得多仰仗此人。此人一句話,晉商就送來了銀子,同樣,也可以一句話,讓這些銀子變沒。
從未想過,一個小小的張北守備,居然有如此能量。
這樣的人,對朝廷是好事,同樣也是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