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墨問的不是王左掛的來意,而是自己心中最大的疑惑。王左掛淡然一笑,舉手投足間,帶著幾分灑脫,“王某這么做,自然是為了等鐵將軍了,王某也是無奈之舉,若不這么做,鐵將軍又怎么肯坐下來好好談一談。”
鐵墨微微一愣,隨即笑了笑。王左掛說的倒是有幾分道理,顧及到韓城的安危,自然不會輕舉妄動。可要是在外邊,王左掛若是帶著兵馬過來,估計雙方早就打起來了。沒有一點倚仗,王左掛也沒膽子跑過來談話。而韓城便是王左掛的底氣和倚仗。
“王先生好計謀,當初三川河畔,王先生一番謀劃,我們可是吃盡了苦頭啊。”
這次輪到王左掛吃驚了,他有些錯愕道“將軍竟然調查的這么仔細。”
“對于能讓鐵某人吃虧的對手,又怎么能不仔細一些,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鐵墨抿一口茶,神色變得嚴肅了一些,“說說吧,王先生引鐵某來韓城,應該不是為了聊家常吧”
“在王某說出來意之前,將軍可有興趣聽王某講一個故事”
“本將軍時間還算充裕,若是故事有趣,王先生不妨說說”
王左掛拱拱手,眉頭深鎖,似乎陷入某種痛苦的回憶中,很快,他講起了那個所謂的故事。
“幾年前,有一個書生來往于陜北各處,當他看到赤地千里,百姓易子而食的慘狀后,便立志要讓更多的人吃上飯。書生回到了家鄉,他散盡家財,設粥棚,救難民。持續了一個月吧,書生開始覺得有些力不從心了,設粥棚,能救百個千個,可是陜北有上百萬的饑民呢。”
“終于,堅持了半年,糧食沒了,粥棚也堅持不下去了。他跑到縣里找到了糧庫官員,希望官府能一起設粥棚,安撫民心,結果那知縣卻說他有意聚眾謀反,扔到院子里打了二十棍。”
“他身上受傷,可是心更受傷。那天夜里,書生趴在床上想了整整一個晚上。官府有糧食,為什么不賑濟災民,只要有了足夠的糧食,災民就能活下來許多人。那一夜,書生下定了決心,第二天,他扔掉了手中的筆,辭別妻兒,提起院里的柴刀出了家門。”
“因為他長期設粥棚,受到許多人的擁護,他振臂一呼,許多人跟著一起沖到了縣城。就這樣,那個一心想著報效朝廷的書生,變成了一名反賊,可是他不后悔,因為他覺得自己救了許多人的命,至少,那個時候他覺得自己是對的。”
“打下縣城,開倉放良,也許好日子就要來了。可是意氣風發的書生怎么也沒想到,這只是噩夢的開始,糧食總有吃盡的時候,以后怎么辦再到后來,他發現所在的義軍跟他想象的完全不一樣。以前那些熟悉的善良人,當他們拿起刀,變得猙獰可怖,他們搶掠鄉里,比官兵還要狠。”
“去年,清源城內那場慘劇,書生徹底寒了心。他發現自己走錯了路,義軍不應該是這樣的,拯救萬民也不應該是這樣的。”
“再后來,他離開了甘泉城,躲在麻陂山上舔著傷口。”
王左掛飲盡一杯茶,眼中泛起了淚光,微微抬著頭,笑容有些苦,“那個自詡不凡的書生,便是我,王左掛。”
“今日來見將軍,不為別的,只因為王某想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