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健的日子相當痛苦,相比之下,身在大通的王野就滋潤多了。
大通,與平川城東西相望,不過大通周圍只是窮困鄉村,地靠破山,又沒有水路相連,更沒有溝通南北的作用,所以一直以來都不被人看中,大明朝二百來年,也從來沒有哪個當家做主的把大通放在眼里,甚至連倭寇禍亂江南的時候,都懶得來大通這破地方。
大通這個窮鄉僻壤,絕對沒有人愿意來的。所以,在南直隸,又有個說法,叫做江南流放處,只要你混還過得去,千萬別去大通,去了大通這輩子就完了。不過嘛,王野卻在大通任一坐就是好多年,還滋潤的很,他好像一點都不為自己的前途擔憂。王野可是個人精,別人不喜歡大通這個窮地方,可是王野喜歡。
這地方簡直就是化外之地,自己無論干嘛,也沒什么人管。于是乎,流寇來的時候,他搖身一變,又變成了流寇在大通的代言人。
一直以來,大通也是太平無事,之前王巖、李自成、徐北川都在銅陵附近廝殺,卻沒一人對大通感興,這種窮鄉僻壤的破地方,要了也是沒用,他們寧愿占據一個山頭,也不愿意要一個破城。沒人來,王野也不主動惹事,所以大通就這樣安安靜靜的好些日子,不過今天,可能要出事了。
過了午時,縣丞李萬匆匆跑進了縣衙,見王野正把玩著手中古董,他有些焦急的說道,“知縣大人,出事兒了,剛剛有人來報,說是東邊出現了一彪兵馬。”
哪知王野聽罷渾沒當回事,他撇撇嘴摸了摸精致的八字胡,“慌什么,又不是沒出現過兵馬,讓將士們準備妥當就好了,估計又是哪家山大王的人打此路過的。”
瞧王野這個態度,李萬就是一陣郁悶,王知縣腦瓜子反應也太不靈活了,他不得不重新敘述了一遍,“知縣大人,昨日宣府兵馬與徐將軍的人大戰于鋼官山,看樣子朝廷有意要奪回銅陵城了,該不會是宣府那邊分兵到此吧,咱們不得不仔細應對啊。”
朝廷兵馬王野心中一慌,手一哆嗦,那件精美的瓷器變成了一堆碎片,這些日子關于宣府兵馬的傳說不知凡幾,光傳說就夠嚇人的了,更何況王野手中也有軍報,對這些事知道的更加詳細。可以說傳說并不過分,絲毫沒有夸大。宣府兵馬到底強大到什么程度,想都能想出來,可是今天卻聽說官兵可來大通了。
“這怎么可能官兵兵力有限,怎么可能同時對平川和大通動手他們就不怕銅陵城的大軍打他們后路”王野真的想不通,他現在還是在懷疑是不是斥候把情報搞錯了。
半個時辰后,王野一身戎裝站在了城頭,看著城下雄壯威武的兵馬,他心中的僥幸終于沒了。真的是官兵,不參一點虛假的官兵精銳兵馬,看看他們嚴密的陣型,高昂的斗志就知道這是一支虎狼之師,娘的,雖然王野手中握有三千兵馬,可他一點信心都沒有,因為這三千兵馬純屬是唬人的。說是三千兵馬,大部分都是臨時召集起來的流痞以及招安的山匪,靠這些人守住大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