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雕事先得到了三車峽那邊傳來的命令,自然不會跟杜建文正面硬拼,大隊兵馬一分為三,不斷迂回襲擾,總之,杜建文就算率軍進大通城他都不會管,就是不能往回走。漸漸地,杜建文就感覺到有點不對勁兒了,于是他放棄了進駐大通城,而且還將自己的親兵統領叫了過來,“馬關,事情有些不對,你速速派人去找全祁隆,確認一下后方有沒有事。”
杜建文真的很厲害,他僅僅通過對面官兵的一系列行動,就猜到了事情有了變故,如果他不是碰到了劉國能這種老辣之人,或許一切還有翻身的可能,偏偏,劉國能行事果斷狠辣,此時的三車峽已經殺聲便也,全祁隆已經退到了北端山腰,最后被徐芷欣一箭射穿了腦袋。而馬關根本沒趕到三車峽,半路就碰到了潰散而逃的敗兵,一聽說三車峽被官兵拿下,馬關驚得呆若木雞。
三車峽失陷,官兵再沒了后顧之憂,大軍奔赴大通,包抄杜建文后方。得知三車峽失陷的消息,杜建文只能嘆息一聲,放棄了跟沙雕糾纏,以的速度進入了大通城。不過杜建文感受不到一點安慰,他知道,大通城沒有強大的城防,根本擋不住官兵攻擊的。
戰于外,則攻其必救,問題是很少人知道何為必救。大通啊大通,本來這里應該是大后方的,現在成了最要命的大前方,偏偏明知道官兵回圍點打援,但你又不能不救援。
又一個黎明到來,大通歸于安寧,三車峽也在打掃戰場,可對銅陵城的徐北川來說,無異于如遭雷擊,三車峽丟了,大通被圍,不管是杜建文以及那萬兵馬,還有大通城,他都不能丟啊,他不能不救,而官兵則必然嚴陣以待。本來可以據守不出,依靠堅城,可到頭來,還是被官兵得了手。思來想去,徐北川給李子健寫了一封信。
一封書信送往平川鎮,卻是徐北川的求援信,信只寫了八個字“棄守平川,增援大通”。簡潔扼要的八個大字,看得李子健心頭在滴血,隨后李子健一怒之下,將那封信撕成了粉碎,“徐北川,你這他娘滴是要老子去送死啊,老子平川待得好好的,你讓老子去大通,哼”
李子健真的是火氣大,他平川城守得好好地,沒想到三車峽那里卻出了事情,自打知道官兵大軍全部去往三車峽附近后,他李子健還洋洋得意呢,覺得終于不禍害平川了,可接下來的事情差點沒把他氣死,徐北川不僅派了援軍去大通,還他娘的被人抄了后路,堵在了大通城,就大通那破地方,能守得住就見鬼了,說白了,那些兵馬已經成了官兵的囊中之物,本來該鐵了心放棄這些的,可偏偏現在徐北川來信了,說什么增援大通。
那意思非常明顯了,你李子健要是不增援大通,俺杜建文戰敗后,大通一丟,北邊的路照樣被打通,你李子健的平川鎮就成了一個雞肋,到時候我徐北川要是不管你,你李子健也照樣打不過官兵,不如趁現在,合兵大通,總比單蹦更有勝算。說白了,徐北川是在逼宮,逼著李子健一起出兵大通。
徐北川夠狠夠絕,李子健拒絕的了么,當然沒法拒絕,不管從哪方面看,他都沒法獨自面對官兵,而且正如徐北川所言,合兵大通,勝算還是有一些的,可要是分開來跟人家打,十足十是個輸。
于是乎,李子健只能按照徐北川的建議,命令麾下幾千人馬重新集結,離開平川鎮。當李子健的兵馬慢慢朝著大通靠攏的時候,同樣有一支兵馬正在緩慢的朝著平川鎮移動。放棄平川,增援大通,這本來是徐北川最后的辦法了,可誰又能想到,這一番安排會成為銅陵戰場最大的敗筆。
因為徐北川集結兵馬于大通的心思,致使平川鎮徹底成為了不設防的地方。
前往大通的路,李子健一路小心翼翼,生怕遇到官兵阻截,可是這一路順風順水,直到離著大通十里地,也沒看到官兵的蹤影。就這樣,李子健的兵馬順順利利的進入了大通城,杜建文以及王野自然高興萬分,有了這幾千生力軍,守大通的信心就更足了。可是他們哪里知道此時李子健一腦袋的問號,連吃飯都沒個滋味兒。
“杜兄弟,勸大家莫要高興的太早,李某這一路走來,可是官兵的影子都沒碰到。大通城下,本以為會打一場惡戰的,哪曾想官兵竟然自動讓開了路,似乎有意放援兵入城一般。”
杜建文為之一愣,眉頭不禁皺做一團,“還有這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