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振洋搖著頭,笑容很是苦澀。其實他心里也已經明白是怎么回事兒了,輜重物資全部留在了后方,可以說原封不動的留給了官兵,而闖王他們過了關卡后,二話不說就往前逃竄。而那些追上來的云府騎兵們,似乎也沒有急著去追殺那些頭領。由此可見,這其中必有貓膩。
想來闖王已經與活閻王暗中談妥了,只有下邊的人不明就里,稀里糊涂的當了冤死鬼。闖王他們要活,可活閻王也要撈一份軍功,對朝廷有所交代。所以,只有犧牲那些無關緊要的人了。十幾萬農民軍,除了那些頭領和兩三萬嫡系,剩下近十萬人都是無關緊要的籌碼,這些人活閻王的兵馬能殺多少殺多少。
明白一切后,米振洋的心已經死了。心死了,所以不愿意逃了。不走,必死,這是米振洋的選擇,或許死在劉國能手中,也是最好的解脫。
戰斗,一點懸念都沒有,當劉國能下令身后的騎兵碾壓過去,米振洋的命運就已經注定了。米振洋一心尋死,作為故人,只能理解他,成全他。
九華山最后一戰,場面很大,時間很長,但總歸是少了點什么。另一邊,徐長路一路逃竄,當后方的消息傳來后,他蹲在地上欲哭無淚。到了這會兒,就算是再蠢,也知道被人算計了。流寇是從自己的防區逃跑的,這扣黑鍋背定了。可事實上流寇撇開磨盤營,直接繞到九華山東北角,這正常么可惜,上邊的人是不會考慮這些問題的。
九華山大戰清掃工作持續了好幾天,邊軍與京營通力合作下,可謂是碩果累累。經九華山連番惡戰,重創流寇,殺傷近八萬余人,流寇高迎祥以及李自成都是元氣大傷,最重要的是繳獲物資無數。請功的公文飛速送往南北直隸,接下來就等著朝廷吩咐了。
卻說高迎祥率領敗兵一路向西北方向逃命,雖然云府騎兵并沒有追趕,但他還是不敢停下來。不久之后,大軍進入廬州府境內,兵馬不停,過廬州府,終于在四天后來到了商州,總算回到了闊別已久的中原。商州城下,仰望藍天,高迎祥覺得自己在閻羅殿里走了一遭,天堂到地獄,這就是他的感受。
崇禎四年三月初二,大批流寇涌入商州境內,中原一帶再次風聲鶴唳。如今中原依舊是一鍋粥,伏牛山有王自用與張獻忠,商州一帶有高迎祥和李自成,寶豐城以及南陽府一帶還有流寇李養純,一時間中原再次成了民亂重災區。不過讓人奇怪的是,流寇從南直隸回來后,反而收斂了許多,不再像以前那樣大肆燒殺搶掠。不過大量的流寇盤踞在中原,河南府以及開封府哪里受得了,擔驚受怕之下,請求朝廷發兵的公文一封一封的送往京城。
如今中原一帶,真正能打的其實也就只有三邊總督陳奇瑜麾下的那點兵馬,孫傳庭謹守著南陽,雖然兵馬也不少,可戰力終究是個大問題。陳奇瑜和孫傳庭一南一北,看似將王自用、張獻忠以及李養純夾在了中間,可實際上什么用都沒有。只要王自用和張獻忠樂意,他們隨時都能突破防線,沖出伏牛山,更何況戰力更加強悍的李養純所部。這個時候,孫傳庭可是恨透了趙率教和秦良玉,要不是他們把精銳兵馬拉走,何至于此。
與孫傳庭不同,陳奇瑜看得很透,并沒有因為曹文詔的事情而生氣。不說以后好多事情還得仰仗曹文詔呢,就算沒這些緣由,陳奇瑜也不會過多怪罪曹文詔。到了陜西之后,才知道要在陜西干出一番事業有多難。楊鶴雖然被拿下了,但不代表楊鶴無能,坐在三邊總督的位子上,才曉得楊鶴有多難。朝廷給的軍餉物資就那么多,可是陜西民亂偏偏最嚴重。剿匪就要有兵馬,養兵就得要錢要糧。朝廷能給的太少了,那就只能想點別的辦法了。
曹文詔跑過去跟著鐵墨折騰,那也是想給麾下的弟兄弄到足夠多的好處,有吃有喝,士卒們才會聽你的。朝廷大軍也好,流寇也好,要是連飯都吃不上,誰跟你提著腦袋干活看得透徹,所以陳奇瑜干脆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這也是幫自己的忙。要是惹得曹文詔不痛快,那自己在陜西的剿匪大業可就寸步難行了。
當河南境內一致請求朝廷增兵中原的時候,身為三省總督的鐵墨正躲在九華山上看風景呢。初春時節,九華山已經暖意洋洋,走在陽光下,分外舒服,就像此時的心情,美得冒泡。九華山一戰,重要的是不是剿滅了多少賊兵,重要的是那些物資。已經四天時間了,物資財帛竟然還未能統計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