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本以為他會死在牢里呢,沒想到還當上三省巡撫,你是不知道,當時公文發下來之后,可把滿總兵給氣壞了”宣府那邊的人,多多少少都對遼東出身的有點意見,尤其是對袁崇煥,那更是看不上眼。李嘉盛亦是如此,他對袁崇煥可不感冒,就因為袁崇煥當政,搞得一切資源供應遼東,偏偏袁崇煥還沒什么進展。
至于滿桂,那就更不用提了,他跟袁崇煥素有仇怨,之前袁崇煥下大獄問斬,就有滿桂的功勞。現在袁崇煥不僅出獄,還搖身一變,成了三省巡撫,嚴格意義上來說,滿桂這個大同府總兵遇到戰事還得聽袁崇煥節制呢。碰到這種糟心事,一向心高氣傲的滿桂,不生氣才見鬼了呢。
一切如鐵墨預想的那樣,很快流寇進逼鄭州的消息就傳到了南直隸,而朝廷迫于壓力,也不得不調鐵墨緊急馳援中原。成基命、王洽等人自然是不希望鐵墨插手中原事務的,可實在是袁崇煥太不爭氣了,現在中原形勢急轉直下,莫大的壓力下,成基命等人也只能認同了侯世祿的建議。
很快,朝廷六百里加急公文送到了杭州。雖然快,但公文抵達的時候,已經是六月初九了,短短幾天時間里,中原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形勢進一步惡化。鄭州乃是河南境內除洛陽和開封之外最堅固的城池了,流寇如果一味的強攻鄭州,也未必討得到什么好處。
或許是因為存著這種心思吧,袁崇煥給鄭州方面的兵馬下了死命令,必須死守鄭州城,拖住流寇的腳步,待主力趕到,決戰于鄭州城下。可以說這道命令,直接將鄭州戰局推向了深淵。
袁崇煥的將令,問題真的很大,死守鄭州城沒問題,關鍵是讓鄭州兵馬拖住流寇,這下可真要了鄭州守備姜東才的老命。姜東才也不是什么無能之輩,他一眼就看出命令有問題了,可不敢不聽。如今各級將領都知道袁大人的性子,袁大人這個人從遼東到中原,行事風格一點變化都沒有。打勝仗的本事不出眾,但是動起軍法來,那絕對是毫不留情,異常嚴格。據說,當時在遼東,一些不聽話的將領,愣是讓袁大人親手抽了個半死。
姜東才趕緊修書一封送給李正乾,此時李正乾率兵趕到了杏花營鎮,見姜東才發牢騷,他只能假裝沒看見。這可是袁大人的命令,誰敢不聽
許多人都意識到有問題了,偏偏袁崇煥沒覺得有什么問題。袁崇煥一心想著決戰,想著一戰殲滅敵軍有生力量,這便是鐵墨一直對他看不上眼的原因。袁崇煥最大的問題就是不能靈活應對,不能對癥下藥。對面可不是經常大規模正面作戰的蒙古人,那可是比后金鐵騎還要油滑的流寇,當初在北直隸被后金人溜了一圈,現在還沒有意識到問題,還想著跟流寇決戰。
所以,袁崇煥的愿望注定要落空了。高迎祥、李自成等人沒有在西華鎮跟官兵大打出手,那么自然不會死磕鄭州城。很快,在見識到鄭州城的防御強度后,李自成當即親自率領一支兵馬斜插鄭州西部的滎陽縣。滎陽,看上去不怎么起眼,可知情的人都曉得這個地方十分重要。
滎陽,自古人杰地靈,隋唐時期的大族鄭氏便在滎陽,哪怕時至今日,滎陽鄭氏依舊影響著周遭數個州縣。原因很簡單,鄭家握著河南境內一半的糧食買賣,而滎陽也成了河南境內最大的糧倉。李自成突然發兵滎陽,其目的就是沖著那里的糧食去的。
農民軍缺什么需要什么不是錢,是糧食,搶錢搶物,最終也都是為了換糧食。現在一個諾大的糧倉擺在眼前,要是打下來,農民軍的境況便會徹底扭轉。有些事情只有自己人知道,最近義軍的日子不好過。義軍在南直隸走一遭,損兵折將不說,物資還被活閻王刮了個一干二凈。退回汝寧府后,幾萬農民軍士氣低落,也是最近打了幾個勝仗才恢復一些士氣。可這些遠遠不夠,農民軍面臨的最大問題便是糧食。如果物資充足,糧食夠用,高迎祥不會讓近十萬農民軍停留在汝寧府,早就派兵西進,攻打襄樊或者重新過黃河打進山西或者山東境內了。
李自成大軍兵鋒直指滎陽,與此同時,徐北川以及鄭國松也從另一個方向對北邊的河陰縣發起了猛攻。這種情況下,鄭州城內的姜東才就有些左右為難了。袁大人的命令是想盡辦法拖住流寇,眼下流寇都跑去攻打滎陽和河陰了,這不是把軍令當成了耳旁風么
思來想去,姜東才做了一個讓他后悔終生的決定,“茂才、高博,你二人率本部人馬出城,給老子盯住李自成的后隊打,一定要拖住流寇的腳步。”
鄭州與滎陽之間的距離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李自成的兵馬已經朝著滎陽走了半天了,為了完成姜東才交代的任務,茂才和高博二人只能催促著麾下士卒加快腳程,迅速渡過了清水河。二人領兵過清水河沒多久,一直率領大部兵馬居后壓陣的高迎祥徑直撲向鄭州城。不過高迎祥和李自成一樣,只是虛晃一槍,同樣轉道向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