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宣府、云府以及大同府邊軍加起來足有十萬多,可眼下邊軍也是任務繁重,不僅要守著河套,還要面對流寇,真正能投入到草原上的兵力也就四萬多。想靠著四萬多兵馬滅巴托和林丹汗,癡心妄想呢有時候鐵墨真懷疑成基命那些人是不是吃錯藥了,胃口怎么就這么大呢是不是近些年云府精兵表現的強勢了一些,他們就覺得林丹汗等草原梟雄都是土雞瓦狗了
朝廷公文下發好幾日,鐵墨和滿桂都是按兵不動,一點響應朝廷號召的意思都沒有,這下可就引起眾人不滿了。亦或者說,就連崇禎也是有所不滿的。自從流寇過黃河,禍亂中原以及南直隸以后,大明民心不穩,連帶著崇禎的威望也深受打擊,崇禎很需要做些事來樹立自己的威望。崇禎很想證明自己是大明中興之主,是一個好皇帝,所以繼續一場勝利振奮人心。
所以,原則上朱由檢也盼著鐵墨那邊能有所進展,因為這些,內閣方面有此提議的時候,他也沒攔著。
如今鐵墨和滿桂都不響應朝廷號召,百官也有了理由彈劾二人。朝會上,朱由檢能明顯的感覺到氣氛有一絲不對,果不其然,王洽拱手言道“啟稟陛下,大同、宣府方面對朝廷命令置若罔聞,實乃罔顧朝廷法度。臣等建議必須嚴辦,大同府滿桂如此恣意妄為,如何能總領大同府軍政要務。既如此,不如調滿桂入京,另選他人去大同府。”
朱由檢還覺得有點怪,這次矛頭所指不是鐵墨,竟然是大同府的滿桂。朱由檢一時間不明就里,可侯世祿已經瞬間看透了王洽的心思。動滿桂是假,針對鐵墨才是真的。如今宣化府、大同府以及云府幾乎連成一片,各方互相守望。滿桂與鐵墨私交更是很好,內閣方面數次想向云府摻沙子,全都無功而返,究其原因便是滿桂等人堅定的站在鐵墨那一邊。一旦動了滿桂,那么就能動別人,等著大同府等方面的人不再跟鐵墨穿一條褲子了,那時候再動鐵墨就容易多了。
想對孤立的晉北勢力,又能可怕的哪里去鐵墨這個人之所以如此難辦,就是因為此人長袖善舞,關系網經營的特別大。動鐵墨,先動其羽翼。
侯世祿豈能看著內閣方面陰謀得逞于是立刻出列,義正言辭的辯駁道“王大人此言差矣,陛下,臣以為滿桂等人違抗朝廷命令之事純屬無稽之談。”
說罷,侯世祿轉過頭盯著王洽,厲聲問道“王大人,本官問你,公文下發之前可曾經兵部參議為何本官對此事毫不知情亦或者,陛下有所批復,蓋了大印”
王洽雙眼一瞇,眉頭也輕輕皺了起來。誰不知道你侯世祿跟鐵墨是穿一條褲子的,找你商量,那不是給自己找麻煩么至于陛下的大印,也是沒有的。內閣下發公文,沒必要非要一步步走流程的,只是現在后世路非要較真,你也沒法反駁。
朱由檢看二人似乎要吵起來,這時也有點回過味兒來了。雖然對鐵墨有所戒備,但他還不至于蠢到這個時候跟內閣沆瀣一氣,出手對付鐵墨。前些日子老師孫承宗派人送來一封信,孫老師在信中說了許多,其中一番話朱由檢著實記在了心里。
鐵墨一天天做大,尾大不掉,成為隱患,孫老師也在信中提及了此事,一點沒有避諱。這讓朱由檢心里暖暖的,現在敢說真話的人可不多了。不過孫老師對雙方的關系有自己的想法,鐵墨的實力雖然一天天做大,不可控制,但沒必要太擔心,至少現在沒必要對鐵墨做什么。眼下大明最緊要的任務是剿匪,清除大明國內隱患,再解決遼東問題,接下來才是鐵墨的問題。
鐵墨并沒有反意,用好了他就是以為拱衛邊疆的一代名將,用不好,就可能適得其反。這個時候跟著內閣的叫不走,對鐵墨進行威逼,那就是逼著鐵墨自立門戶了。孫承宗認為,只要大明穩如泰山,解決了眼下的內憂外患,那么鐵墨的問題將不再是問題。孫承宗指出了朱由檢之前的不妥之處,對此,朱由檢沒有什么不滿。也是孫承宗的信,讓朱由檢曉得自己做事太過著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