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不想去處理鹽政**這個棘手的問題,但是卻能夠借這件事和內閣進行政治交易,只要朱厚照拿到了自己的好處。至于內閣對鹽政系統的官員是殺是剮,或者進行可恥的**交易,那都和朱厚照無關了。
“關于大行皇帝陵寢的問題,我決定選址在昌平蓮花山東麓,那一片是風水寶地,用來安葬父皇也算是盡我的孝心了。”既然聊到了弘治皇帝陵墓選址的問題,朱厚照順勢就說出了自己的意見。
實際上在幾天前,禮部左侍郎李杰和欽天監副監倪謙,通過司禮監太監戴義,向朱厚照提議在明憲宗茂陵的西面,筆架山東南山麓施家臺的地方修建孝宗皇陵,不過朱厚照當時并沒有同意。
因為朱厚照知道,施家臺那地方根本就不是風水寶地,在修建皇陵的時候挖出了水,實屬地氣不正。但因為監工太監為了掩蓋自己的過失,同時朝廷諸臣也考慮到重新選址修建皇陵,將花費更多的錢,所以就集體把這事兒掩蓋了過去。
風水這事兒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正德皇帝暴斃而亡,且斷子絕孫,說不定就是沒把老爹給葬好。尤其是朱厚照自己都是死而復生,這種玄而又玄的事情還是信一下為好,所以更加不肯把弘治皇帝葬在施家臺了。
要說皇陵選址,朱厚照知道不少,至少康雍乾這三位皇帝的陵墓,那絕對是風水寶地,君不見這三位皇帝都是多子多福,而且子孫本事都很大,可見祖墳對子孫后代還是有影響的。
但是古代陵墓選址都是有講究的,得葬在祖墳里才行,不能你想睡哪兒就在哪兒挖坑,這不成孤墳野鬼了!因為朱棣是葬在昌平,也就是后世的明十三陵,作為朱家燕王家一脈的祖墳,所以往后皇帝都得在這附近選址。
而清朝皇帝的祖墳在河北易縣和遵化縣兩個地方,隔著明十三陵太遠,這肯定不合規矩!
所以朱厚照就只能把自己的陵址貢獻出來了,歷史上明武宗的康陵就是在昌平蓮花山東麓,鳥語花香,是個安葬皇帝的好地方。
禮部尚書張升聽了,急忙出列,問道:“先前禮部上書要求大行皇帝的陵址選在施家臺,皇上不同意,現在給出新的陵址,可有根據?”
“朕看過易經,這施家臺下面有溪流,一看就是淆然雜亂的不吉之地,朕不知道禮部是怎么勘探的風水,這種爛地方也敢推薦!父皇一生節儉,勤政愛民,難道死了卻要睡在水坑里嗎?如果你們不行,現在就可讓工部遣人去施家臺打井,保準幾天之內就可以打出幾口好井水來。”朱厚照面色不善回應道。
朱厚照這句話一說出口,禮部左侍郎李杰和欽天監副監倪謙頓時嚇得面如土色,兩條腿抖得跟篩子一樣。如果施家臺真的如皇帝所說能打出井水來,他們這些推薦陵址的人怕是難逃一死了。
讓皇帝葬在水坑里,在孝義為大的古代,誅九族都不為過。
不過朱厚照并沒有追究下去的意思,畢竟風水這東西誰也說不準,看錯了并不是什么大罪。
朱厚照不提,殿內的諸臣當然不會蠢到去硬頂,萬一朱厚照說的是真的,施家臺下面有水,這不是把李杰和倪謙往死路上送么!
“既然皇上覺得蓮花山位置好,那么可以派遣欽天監精通風水之人去查探一番,如果合適,大行皇帝的陵寢就可以立即開工營建。”張升暗嘆一口氣,決定退朝后私下派人去施家臺挖一挖,看看是不是真的會出水。同時也謹慎的派人去蓮花山查探一下,如果確實是個風水寶地,那么葬在蓮花山也不錯。
隨著張升退回到隊伍中,大殿中的氣氛越來越凝重,占了便宜的朱厚照笑瞇瞇的大聲說道:“大家還有什么事兒,趁早上奏,外面越來越熱了,早點把事情辦完好退朝。”
朱厚照話音剛落,戶部郎中李夢陽剛要出列,吏部尚書馬文升就搶先站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