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炮車間的一角傳來叮叮當當的敲擊聲,那是廣東來的漢人鐵匠在煅打回旋炮的炮身,這是鑄炮車間唯一能夠出產的火炮。
這種佛郎機式的后裝回旋炮制造工藝極其簡單,而且已經有數百年的歷史,即便在東方已經傳入00多年了。鐵匠們只需把熟鐵打造成一個個的圓筒,然后熔鑄拼接在一起,以加強肋固定就可以了,因為社團的艦船時常面臨接舷戰,所以通常配備許多回旋炮作為火力支援。
而在車間的一角擺著七八門各式長管火炮,其中以磅炮和24磅炮居多,這些火炮看起來已經鑄造完畢,實際上如果細細觀察的話,就會在內膛和炮身發現諸多的裂縫,他們鑄造出來之后經過試射都沒有合格,然而這卻是包括布勞恩在內的七名工匠的杰作。
鑄炮工坊的工匠來源十分復雜,其中過半來源于澳門招募的葡萄牙匠人,還有部分則是英國東印度公司送來。然而鑄炮作坊開辦這半年以來,真正鑄造成功的也只有兩門十八磅炮,莫要說為此投入諸多資源的社團,就算是布勞恩也無法容忍這種現狀。
“或許今天大掌柜就會把我解雇我又要回到船上去做一個邋遢的炮手。”布勞恩撫摸著已經生銹的炮身,如此想到。
李明軒走進鑄炮車間的時候,看到的就是這樣一幕,他已經了多方了解,對于鑄炮廠的現狀了然于胸,之所以鑄炮車間一直沒有合理數量的火炮,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在于沒有足夠數量的鑄炮工匠。火炮作為軍國利器,能夠鑄造出這等神器的匠人,在哪里都是稀少的存在。所以縱然社團想盡辦法。也沒有招募到足夠數量的火炮匠人,這也就造成了同樣是使用廣東佛山出產的高質量生鐵,澳門卜加勞鑄炮廠就可以成批量的鑄造火炮,而自己的鑄炮車間就做不到這一點。
在這個時代,鑄炮的原理和方法并不是什么高度的機密,最重要的是擁有鑄造經驗的匠人,而這正是社團最為緊缺的。
“布勞恩,為什么我們鑄造出來的火炮多有裂縫。”李明勛的聲音傳遞到了布勞恩的耳朵里。
布勞恩在李明勛的臉上沒有看到預料中的暴怒,反而是一種非常謙遜的態度。他毫不遲疑的說道“是在冷卻方面出了問題,閣下。”
見李明勛有些不解布勞恩詳細的解釋了起來。使用炮模鑄造好的火炮,炮管的外壁散熱速度遠遠高于炮管的內壁,因為炮管外壁的散熱面積大于炮管的內壁,且空氣流通更為迅速,正是因為冷卻不夠均勻,所以容易出現裂縫,因而大部分的火炮在試射中都發生了炸膛等事故。
“你想過有什么方法能夠解決這個問題嗎”李明勛問道。
“當然。”布勞恩說道“我們想過很多方法,目前來說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改進內模,我們可以在內模上設計一個腔體,利用油或者水來加快炮管內壁的散熱速度,使之能與炮管外壁相同,這樣就能夠提升成品率。”
李明勛聽了這個話之后笑了,他說“看來這個辦法得需要很長時間的實驗才能夠做到,但是,我們的第二艘主力艦馬上就要下水了,屬于它的火炮卻沒有鑄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