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還鄉省親團是林謙一人所獨創,是他從李明勛那里領了移民的差使之后想出來的辦法,為此也沒少受非議。
從崇禎十五年底第一批由工匠和農民組成的移民團乘坐社團的快速運輸船隊前往郁陵島開始,社團就開始了大規模的移民活動,可以說效果并不是很好,畢竟東番在眾多難民的知識儲備中是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而一場場的勝利又讓難民對返回家鄉重新燃起了希望,一直到李明勛把移民團的差事交給了林謙,事態才有所轉機。
按照林謙的計劃,第一批就是買入人口,強制遷徙山東難民前往東番安置,他的計劃很簡單,東番什么樣,社團便是舌燦蓮花,也是要被人懷疑的,不如讓難民前往東番安置后返回,告訴山東難民東番的條件,便可以讓山東難民深入了解,做出選擇,而還鄉省親團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計劃。
在林謙第一批購入的難民之中,女性特別是適婚女性占據了其中大部分,從沒出閣的黃花大閨女,到被丈夫出售的小妾,甚至連宗族拋棄的寡婦,林謙是來者不拒,而李明勛得到監視者的消息,大為光火,如此大規模買入年輕女人,讓許多難民營傳言社團在軍中大規模開設妓寨,大大影響了社團的形象,如果不是林謙沒有把任何一個女人塞進自己的被窩,李明勛就要殺了這個家伙了,饒是如此,無論社團內外,都給林謙一個大明第一龜公的稱號。
第一批買入的女人在社團沙船運輸隊的運載下返回了臺灣,滿懷欣喜的元老會為其準備了盛大的歡迎儀式,熱情迎接這批新的勞動力,但是下來的卻是一群年輕的女人,讓元老會徹底憤怒,好在,林謙早有準備。
這群女人沒有被當做勞動力投入到任何一處產業,而是被安置在了社團的倉庫之中,接下來,林謙在布袋港最繁華的廣場搭建窩棚,把所有女人拉到廣場,正當元老們以為林謙要進行社團命令禁止的奴隸拍賣的時候,林謙向社團的海軍、陸軍和各個部門的正式雇員宣布,廣場之上將會舉行一場大規模的相親活動,只要是在相親現場達成協議,社團的雇員就有資格把這些山東來的難民女孩娶回家中,一時之間,布袋港如同過年一般,廣場上人流如織。
要知道,社團目前的移民大多來自兩廣和江南,拖家帶口來的很少,大部分都是年輕男人前來謀生,臺灣的男女極不成比例,很多人娶不到媳婦,很多人攢幾十兩銀子,才能從奴隸營中買個土著媳婦回去,如今有了相親機會,還是身家清白的明國姑娘,這讓這些年輕人如何不激動,一時間,社團的許多產業都是停擺。
而林謙還發動高層和軍官的媳婦,為沒有相親成功的女孩進行說媒,短短半個月的功夫,所有的姑娘都被嫁了出去,實際上,姑娘們也沒有多少選擇,她們現在是奴隸,根本沒有自主權,而現在遇見的對象也比在父母膝下見到的條件好的多,她們多是出身山東貧苦鄉民,這輩子大多也只能價格同樣貧窮的農民,但是社團的正式雇員,哪怕只是一個最底層的水手,收入也比一個農民高的很多。
林謙則把這次相親會當成買賣來做,想進廣場相親就得交錢不說,相親和說媒成功的也要把婚事交給社團操辦,社團會為新人舉辦集體婚禮,當然,這對移民來說非常陌生,但是其中的許多條件卻讓男方非常心動,凡是參加集體婚禮,就可以得到社團的管事、匠頭、軍官乃至于議員、元老等級的人證婚、主婚,還可以省錢。
有人證婚主婚是面子,省錢省心是里子,絕大部分的人選擇參加集體婚禮,當然,讓男方頭疼的是,想要迎娶自己的老婆,還得向社團繳納贖身費,畢竟自己的老婆還是社團的財產呢,但是林謙把這個價格定的很高,年輕貌美的動輒上百兩,就算是個寡婦也有二十兩,這讓很多人在相親階段就被涮下,但是社團發展了三年多,很多人有了積蓄,仍然讓女方供不應求。
一次大規模相親和一次集體婚禮,林謙就把移民的事情扭虧為盈,賺了近十萬兩,直接把賠本的買賣變成了賺錢的生意,當然,林謙舉辦類似活動的主要目的不是賺錢,而是組建省親團。
林謙從一開始就準備組織一支兩千人規模的省親團,讓一千對新人回到山東,當然,省親是假,勸說女方的家人去臺灣才是真,而所有自愿參加省親團的新人夫婦,贖身費和結婚費用都是減半。
正是在這些政策的刺激下,省親團終于建成,一對對新人乘坐北上的運輸船前往了登州,最終被組織到了難民營中尋找親人,女婿第一次見岳父岳母,自然出手大方,社團俘獲的那些馬騾牲畜都變成了東番女婿們手里的禮品。
可以說,三年來,社團骨干中堅們傾盡一切賺取的銀錢,再次回流到了社團手中,變成了老婆、房子和見丈母娘的禮物。
林謙向李明勛講述完,擦了擦眼角的淚水說道“大掌柜的明鑒,在下全心全意為社團服務,現在還被人叫做天下第一龜公,實在是冤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