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北極的身邊只剩下了四個漢子,個個精明強干,這些原本就是蝮蛇號上的屬下,他點點頭,低聲說道“你們分兩隊,一隊去看顧蝮蛇號,一隊在這店鋪了買賣,記著,你們與那些窮漢水手不同,你們是軍人,這五天不許喝酒不許玩女人,所有來交易的人,揀選貨物量大的買賣,一定要把這個院子裝滿。”
四個人應下,各自去了。
天色漸暗,李北極進了房門換了一身衣服,一身麻衣打扮,打著赤腳,青布裹頭,把酒水潑了一身,提著扁擔踉踉蹌蹌的走出了院門,向西而去,他爬上炮臺山,把扁擔扭動,中空的里面取出一桿精致的望遠鏡,他觀察著內港,清點里面的船只數量,仔細辨認船上的旗幟,不斷在紙上寫寫畫畫。
“葡艦有七艘,大型蓋倫一艘,中型兩艘,其余為武裝商船,巡邏船和通報船六艘,炮艦處置靠北,具體以圖為準,巡船在南。西艦有五艘在港,其中巡航艦和雙桅護衛艦各有一艘,其余為單桅船,處于港口中間位置。”
李北極偵查的情報很快被送達了香港,西蒙斯將情報匯總之后,命參謀把各類信息標注在了地圖之上,這是澳門的地圖,地形信息之詳細,怕是除了葡萄牙人誰也比不上,關于艦隊的情報由李北極的戰前偵查獲得,而炮臺、城堡之類早在香港開埠就陸陸續續的匯總而來。
澳門作為葡萄牙人在遠東最重要的據點,按理說應該不惜工本大修城堡才是,但澳門的尷尬之處在于,這是大明王朝的土地,葡萄牙人也是有心無力,在澳門開埠的幾十年來,一直都是一個不設防的城市,一直到荷蘭東印度公司到來,并且入侵澳門之后,澳門才開始構筑防御體系。
澳門的城墻建造后被大明勒令拆除,只是到了崇禎朝,兩廣再也無力阻止葡萄牙人修筑城墻,終于在崇禎五年澳門城墻終于成形,周長不過三里余,高不足六米,夯土為基,以石砌筑,但是因為城墻連接外圍的諸多炮臺,使得澳門城呈扭曲的海星狀,這道城墻低矮,澳門真正賴以依仗的是八座炮臺。
最大的炮臺是位于澳門城北面的大炮臺,這里也是澳門總督的官邸所在,擁有大炮三十余門,是澳門防御的核心,除此之外,北面的城墻再無炮臺,而大炮臺上也沒有指向北方的火炮,這是為了表示對大明朝廷的恭順,實際上這種情況一支持續到十九世紀,一直到清末清政府被列強欺辱,葡萄牙人才知道,原來清王朝軟弱可欺,才占領了氹仔、路環,并修筑炮臺閘口。
炮臺防御的重點是直面珠江口的東面,除了制高點的松山炮臺和望洋山炮臺,還有圣若奧堡,而為了保護重要的商業中心,也是修筑了加思欄炮臺,圣伯多祿炮臺,而在西城墻保護內港的只有沙梨頭炮臺,沙欄仔海炮臺,只不過這些都是小炮臺,多不過五六門炮,最小的圣伯多祿炮臺甚至只有一門八磅炮。
澳門城的防御體系根本談不上堅固,其城墻低矮薄弱,只有炮臺還算設計合理,可以相互掩護支援,但是澳門城最大的弱點在于守備部隊的力量實在是薄弱,當年荷蘭與英國聯軍進攻澳門城的時候,澳門只有五十名守軍還有兩百多個臨時武裝起來的平民,如果不是一位神父在臨時搭建的炮臺上,用一門火炮直接命中荷蘭軍隊的火藥庫,導致荷蘭軍隊大崩潰,那么澳門城早就易主了。
在澳門的歷史上,荷蘭人曾經五次入侵,以第四次實力最強,當然的荷蘭與英國聯合,一共派遣了十二艘軍艦,士兵也不過千余,最終的結果是,荷蘭人火藥庫爆炸,軍隊大亂,一百三十名士兵陣亡,過百受傷,還有四十名被俘。
即便是十幾年之后的崇禎十六年,澳門守軍的力量也不夠強,其常備軍只有二百多人,唯一值得警惕的是,現在是西南季風季節,從東帝汶和果阿趕來的葡萄牙商船大量入港,這導致城內的葡萄牙人數量激增,達到了五千多人,其中不少是配備武裝的商船水手和護衛隊,而在澳門港休整的西班牙戰船也會極大的增強澳門城的防備力量,但是無論如何,這個城市也組織不出一支千人規模的軍隊,如果考慮此次戰爭只是為了懲戒,以打促和的話,澳門的防御力量幾乎不值一提。
“荷蘭人進攻澳門失敗,除了葡萄牙人好運造成的意外,就是其進攻的位置在于澳門城的西面,那是澳門防御體系火力最強的方向,而社團的軍事行動則從北面展開,奪取北面的城門之后,快速掌握整個城市,逼迫澳門守軍投降或者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