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敵人散兵線相隔百米,線列步兵停下腳步,這個時候,清軍那二百多散兵紛紛以弓箭射擊,雖說弓箭拋射百米算是不難,但如今風力不小,又有如此距離,效果著實一般,一個呼吸的時間,第一排的步兵打出了第一輪的齊射,繼而是第二排上前齊射,然后是第三排。
三排火槍手輪射前進,然后再輪射后退,整個陣列就定在敵人散兵線百米之外,這個距離,燧發槍的命中率很低,但是很低也是有命中率的,每次都有三百多人齊射,便是只有百分之一的命中率也能打中三人,更何況,因為大風,敵人弓箭手騷擾幾乎無用,而火繩槍更是表現拙劣,線列步兵的每一輪齊射都能打死打傷六七人,整體命中率在百分之二左右,這種命中率很低了,如果讓作訓官看到,肯定要罵烏穆讓人浪費彈藥了。
但是烏穆就喜歡這個打法,這個曾經率領跳蕩手沖殺在前的猛士比誰都知道肉搏戰的危險,既然能遠程射殺,為何要貼近呢。
雙方對射了十幾輪,清軍的散兵線倒下了一半,徑直崩潰了,線列步兵被打死打傷了十二人,稍稍整理隊形,見敵人不動,烏穆讓跟役把彈藥箱搬上前線,補充了彈藥之后,繼續前進,在距離敵陣營百米之外,再次齊射起來,為了讓槍管散熱,此次是三排齊射,前排半蹲,后兩排站立,每輪齊射便是近千子彈射向清軍。
清軍前排也是火槍手,使用的都是明軍中常用的鳥銃、斑鳩腳銃,但清軍顯然不是全火器部隊,加上退下來的散兵,杜永和麾下也就有四百多銃手,這些銃手使用的火繩槍雜七雜八,想玩明軍的三段擊是不可能了,只能是一輪輪的齊射。
相距百米,雙方的命中率都不高,但打了幾輪,差距就顯露出來,清軍中不斷有火繩槍炸膛,也有引燃其他士卒身上火藥的事情,更可怕的是,同樣的二百米寬的陣列,陸戰隊一次齊射可有九百名左右的火槍,而清軍只有三分之一多一點,這顯然是巨大的差距。
戰況變的枯燥而乏味,烏穆觀察著戰場,發現杜永和的家丁正在斬殺逃竄的士卒,他知道清軍快繃不住了,果斷下令炮兵出擊,線列步兵迫近。
炮兵很快到位,陸戰隊因為要登陸作戰,連四磅炮都嫌重,所以不做常備,只臨時增加,常備的火炮是二十四磅臼炮,這臼炮只有半米長,加上下面的墊木也只有一百五十斤,兩個人就能抬起,雖然輕,卻可以把二十四磅炮的開化彈打出一百五十米左右。
一路跋涉而來,每門臼炮只攜帶了十二發炮彈,烏穆要的就是在關鍵的時候打出一擊,擊潰眼前之敵。
跟役扛著木板改造的擋箭牌奔跑在前,用支架立在了敵營前一百多米的位置上,炮手則把火炮放在地上,炮隊軍官觀察了距離,為炮長指示了目標,一個炮手捧著炮彈到炮長面前,長長的引信被炮長提起,然后剪斷一部分。
藥包塞進炮膛,被刺針刺破,引藥灌注完畢,炮長點燃炮彈的引信塞進炮膛,對蹲在地上的炮手點點頭,他手里的卷著火繩的叉子點燃了火門上的引藥,黑色的炮彈攜帶者微微的火花飛出去,砸在了敵方陣列之中,過了一會,一聲震耳欲聾的爆炸聲響起,清軍陣列中出現了一個巨大的缺口,十幾個士兵東倒西歪,處于爆心處的士兵渾身被鐵片撕裂,慘不忍睹。
這就是臼炮的威力,但臼炮也有缺點,射程短不說,關鍵是很危險,最危險的時候就是炮彈未出膛那段時間,如果恰巧被敵人打死炮手,那炸膛是肯定的了,每次炸膛就會損失一個炮兵小隊。
當當當
短管臼炮的聲音很清脆,但是每次爆炸都是驚天動地,每次炮彈在人群中爆炸都會橫掃周圍的人,爆炸產生的碎片過撕碎人的身體,沖擊波和爆炸聲讓人崩潰。
火炮打了四輪,打的清軍陣營一片混亂,線列步兵繼續畢竟,步營長官下令要把槍口塞進漢奸的嘴里再開火,但顯然這群漢奸沒有這個待遇,劇烈的爆炸和嚴正的陣列逼近讓他們快速崩潰,未免抓不住機會,線列步兵在五十米外就打出了一輪齊射。
陸戰營開始追擊,但清軍的騎兵在一旁游動,所有線列步兵只能持槍快步前進,維持著陣型,沒有騎兵的劣勢顯現出來,只要那支騎兵在,己方就只能維持陣型,而維持陣型就無法追上那些四散而逃的敵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