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州府礦山開采權和瓊州生黎村社的拓殖權,占了四分之一的股份,社團的幾個元老、議員投資了二十萬兩的資金,占了四分之一的股份,而社團從聯合銀行貸款三十萬,并且了整整三千健壯奴隸,占了一半的股份,用了幾個月的時間砸開了石碌鐵礦,并在今年初順利開始出產富鐵礦石。
為開這個鐵礦,礦業公司還修筑了道路,建立了港口,還有配套的水力篩選、粉碎礦石的廠房,到目前為止,已經到達了月產四千噸富鐵礦石,這些礦石在篩選粉碎之后,會在石碌港上船,運送到臺北新建的鋼鐵廠煉制。
如此大規模的資金投入足以證明社團對粵西的判斷,別的不說,至少瓊州是絕對安全的。
而在廣州之戰結束后,聯合銀行宣布,將會對雷州、瓊州的蔗農和棉農展開米糧貸款服務,更是引了商人們對粵西的興趣和信心,而今天,李明勛和林士章把他們組織起來,用后世的話來說,就是一場招商引資,商人的目的是賺錢,而林士章的目的則是盡可能開粵西的資源,用來養兵和擴軍。
這些商人中不少就是瓊州本地的,也有投靠了林士章的士紳,林士章秉政瓊雷這段時間,清理了不少士紳,也拉攏了不少士紳,在強制性的手段之后,粵西舊有的秩序被打破,現在要重新分蛋糕了。
今天招商引資目的就是粵西最有競爭力的產品,蔗糖和棉花,先說蔗糖,瓊州和雷州自古就是蔗糖產區,這里不僅有適合甘蔗生長的水土,還有悠久的甘蔗加工歷史,許多塘坊出產品質高的白砂糖和冰糖,臺灣的蔗糖產業的形成就是因為從雷州引入了大量的蔗農和生產技術。
蔗糖是一種極具競爭力的商品,大6且不談,在亞洲,日本、印度、波斯和奧斯曼都是巨大的蔗糖市場,每年從東方前往歐洲和美洲的船上就有大量的蔗糖,不管是葡萄牙人還是英國、荷蘭,對高品質的白糖和冰糖完全沒有抗拒力,即便是加工產生的廢料,亦或者沒有深加工而得到的黑糖、褐糖和紅糖,也在日本大為暢銷。
粵西不缺甘蔗,不缺技術也不缺人,唯一欠缺的就是資本,按照一般明國官員的想法,戰時最應該保證的是糧食產出,但林士章不這么想,糧食產出確是重要,但銀子才是萬能的,有銀子就能從南洋購得大量廉價糧食,從南洋購入的稻米,價格比當地出產的還要低,更何況,粵西四府本就不是重要的產糧區,經濟作物比糧食更能賺錢,這是事實,只要有錢,只要和社團關系沒有崩潰,就不會缺糧食。
林士章一揮手,身邊的幾個吏員把一沓資料給了眾人,一群商人紛紛看了起來,許多人看了第一張就是眼睛瞪大,露出精光,看向林士章的眼神只有震撼,他們很難想象這是一個大明官員肯給出的條件。
在這個開計劃中,林士章給出了非常優惠的條件,其中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包稅制度,簡單的說,廣東巡撫和地方衙門會要求所有的甘蔗和棉花種植農只種植一種經濟作物,并且把這種作物的收購權承包給商人,商人得到承包權之后,必須在收獲的時候收購掉農戶的經濟作物,并且承擔起農戶的賦稅。
商人提前替農戶上繳賦稅,而且是以金銀等貴金屬的方式上繳,然后在按照各方商定的價格出售經濟作物后,把賦稅之外的農戶應得款項放,而放的款項中包括糧食,其余再以貴金屬支付。
當然,巡撫衙門也不是收稅之后就什么都不管了,最重要的是,林士章逼迫各地的士紳制定統一和較低的租金,而租金也在賦稅之中,待朝廷得到錢之后再向士紳租。如此一來,士紳地主無法盤剝百姓,也沒了稅吏等官府的欺壓,就連商業往來的中間渠道都減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