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邦彥還想再說,鄭聯又罵道“收起你那些沒用的大道理,李明勛閣下已經是仁慈寬宏的了,如果是我,有人吃著我的飯還罵著我的祖宗砸著我的鍋,我早就活剮了他了,還容的你這般放肆”
沈廷揚出言勸說“陳大人,確實不能再這樣了,你已經惹了眾怒,你可知道,如今附近的商鋪菜市已經不再向咱們使館供給米糧肉菜了,昨日若不是臺北行政長官派遣了二百士卒來,使館怕是早就被外面的百姓打砸了。”
陳邦彥聽了這話,怒不可遏道“定然是有人在挑唆”
沈廷揚無奈的搖搖頭“這是民心所向,只是你不愿意承認罷了,陳大人你好自為之,沈某先說好,這使館當初是沈某與建國公盤下的,建國公出了大部分,凡是自然聽他的,監國殿下也叮囑過沈某,此行不求建功立業,但求順其自然。”
鄭聯卻不是個好脾氣的,他一揮手,進來四個家丁,鄭聯說道“把這個房間的筆墨紙硯都是收了,在公投之前不要讓陳大人再碰那些物件了,好好休養幾天。”
陳邦彥再無文章在報紙上發表,然而卻沒有多大的影響,越是靠近公投,支持的論調越是潰散,陳邦彥雖心中還有微言大義,卻再無機會發表了。
使館倒是消停了,沒幾日,外面的百姓撤了大半,至少無人再威脅陳邦彥的性命。
公投的日子越來越近,洶涌如潮的輿論之下更是巨浪滔天。
宜蘭城中。
趙氏一族來自廣東,在香港開埠之后便是與社團有貿易往來,后開發宜蘭,趙氏出資萬巨,在當時還是一片荒地的宜蘭平原上買下田畝兩萬畝,如今這兩萬畝已經開發成了規模巨大的種植園,趙氏一族家主如今是宜蘭行政區的議員,除了父子五人,還有上百宗族依附,另雇傭了百戶移民作為種植戶,在宜蘭也算是望族了。
飯廳之中,趙氏的女眷收拾了碗筷,趙氏族長把四個兒子叫道面前,拿出四張契書遞給兒子,說道“這是四張三百畝田的契書,桑園、稻田、蔗田都有,你四人一人拿一張,按上手印,明日去宜蘭城中戶籍辦做個手續,你們便全都是公民了。”
此言一出,房間內的女眷們停下了手,眼巴巴的看著,她們知道自家公公一向身體硬朗,前些日子還有納妾的心思,今日怎么分起家產來了,分也就分了,怎么只分千把畝地。
趙家四子,年長者三十有二,年幼者也有十七八,年齡都是夠了,但這些兒子一無聲名,二無私財,也不曾在外有商鋪產業,因此納稅不足額,因此不算是公民,有了這三百畝地,便是納稅額夠了,隨手就能置辦下公民證件來。
長子當即跪下,隨后幾個弟弟也跪在堂前,長子問“爹爹是不是想讓我們成為公民,好參與十五號的投票”
趙家族長微微點頭,長子道“兒子知道父親對故土念念不忘,此番成為公民,定當順父親心思,支持加征。”
“勿要如此”趙家族長搖搖頭,說道“為父此番讓你們成為公民,便是讓你們順心而為,自己想投什么,便是投什么,當初國難來投社團,是為父一人所決斷,為的是保住宗族,如今你們年齒漸長,也該有自己的想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