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第走到節堂中央,躬身施禮后說到“島夷禍亂山東三月,謠言四起,人言島夷十萬,我大清不能敵,實則全然不是,試想,東番海外領土雖廣,但不過半省丁口,其立基未有十年,如何能有十萬之兵。那不過是以訛傳訛,末將以為,定然是罪官張儒秀為開罪,故意傳播這等不實軍情
實則,以末將所得情報,島夷之兵絕不超過四萬,其中還不少輔兵、勤務、緝捕之屬,其中步戰、騎兵、炮兵也不過兩萬五,然島夷禍亂山東多日,山東本地百姓受其誘惑、逼迫,不少委身其下,甚至山東六衛軍戶盡如此,導致島夷仆從軍大規模暴漲,其中有謂之治安軍者過萬,還有百姓做輔兵丁壯,謂之支前隊,支前隊沒有武裝,多為雜役之屬,而山東本地土寇又與之合股,土寇數量不詳,但過萬總是有的,如此算來,島夷可對抗我大清之師的戰兵過四萬。其中精銳與土寇雜處。
以末將來看,島夷雖強,但遠不及我大清之實力,我大清十萬強軍,背靠四省支援,即便是現在,進擊不敢言勝,但防守是綽綽有余。如今總督大人督領四省精兵,又有內廷兵過萬,只消稍加操練,便可長驅直入,驅逐島夷。”
張存仁禁不住點點頭,心道這高第確實是個人才,一番言論有理有據,說的讓人心服口服,而且還佐證了自己的軍略,更是讓人滿意,與之相比,那張儒秀就顯得蠢不堪言了。
節堂中的文武官將同樣臉色舒緩,沒了方才殺雞儆猴的緊張,也少了許多對島夷的畏懼,張存仁甚為滿意,環視一周后,張存仁鄭重說到“島夷雖強,卻無我大清天命所歸,今日局面也不過是一時困頓罷了,各位只消與本官一道,便可以破敵制勝,諸位與本官一樣,多是前明舊臣,大清天子對我等恩重如山,我等未有殺身報國,才能不負國恩啊”
在場官將紛紛跪呼“謹遵總督大人教誨”
張存仁微微點頭,非常滿意,他不再公開問對,而是選擇退進內堂,找來相關官員詢問有關事宜,一開始只是文官,特別是山東的官員,到了下午才是輪到高第。
高第甫一進門,便是在門檻之內麾下,連續磕了幾個響頭,口中喊道“總督大人提攜之恩,末將此生難報”
高第邊磕邊喊,竟然是哭了起來,也難怪高第如此,實力上他這些年一直過的不如意,高第原本是山海關總兵,麾下實力不遜色于吳三桂,只是因為人脈不去吳家,一直被雪藏,當初去江南支援,損折不少兵馬卻無寸功,如今得張存仁賞識,已經是山東提督,他如何會不激動呢。
“高將軍,都是為國效力,你這是何故呢,起來起來。”張存仁使了個眼色,奴才上去攙扶起來,張存仁好生勉勵了幾句,高第才是恢復狀態。
不過張存仁也沒有直接問軍務,而是與高第敘舊情,談及當年在遼東種種,二人都是唏噓不已。
“高將軍,你我都是遼東舊友,也是自家人了,此番島夷作亂,還需你多多相助,方才在節堂之中,當著許多人面,話也不便多說。如今只有你我二人,平定山東島夷,你可還有什么良策”張存仁誠懇問道。
高第撓撓頭說到“總督大人,末將不過是個武人,哪里敢置喙這等大事,只要聽大人吩咐便是不會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