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倒回到永歷三年正月末。
由二十艘武裝運輸船和軍艦組成的混編船隊從香港出發后便是分開,何文希這位最高指揮率領包含三艘自由貿易級武裝運輸船在內的九艘船只前往馬尼拉,而另一支船隊則由環印度洋船隊總指揮兼護衛艦隊指揮官泰勒率領直接順西洋航線南下,前往北大年,二十天后,兩支艦隊會在北大年匯合,繼而共同穿越馬六甲海峽。
是的,泰勒在捕奴和私掠行動中表現良好,雖然沒有加入合眾國海軍,卻是被遠洋航運公司收編,這樣一個在貿易和作戰指揮上擁有雙料能力,又與執政官閣下交情莫逆,且全家移民合眾國的航海人才,已經足夠獲得合眾國的新任了。
二月初,何文希率領船隊抵達了馬尼拉港,在馬尼拉灣入口處,面向甲米地造船廠,自由貿易號打響了禮炮,向建造這艘偉大船只的甲米地造船廠致以最崇高的敬意,自由貿易級武裝運輸船重點參考了馬尼拉大帆船和荷蘭人的東印度大帆船,結合合眾國在制造瑞獸級戰列艦的經驗制造的,六艘自由貿易級武裝運輸船中三艘是在甲米地制造的,兩艘產自臺北造船廠,一艘產自海參崴海軍造船廠,如此,合眾國一共就擁有四個制造一千五百噸級主力艦的造船廠。
如今的甲米地造船廠一共有六個船臺,兩個制造自由貿易級,一個為西班牙制造馬尼拉大帆船依舊是以往的設計和構造,只是改良了帆索,取消了無用的第四根桅桿,其余三個則是制造各類商船,已經是呂宋行政長官區的支柱產業。
船隊入港,何文希得到了呂宋行政長官的熱情接待,因為船上有為呂宋帶來的兩千四百名移民,這些移民來自潮汕,在香港上船,屬于順帶,所以并不需要呂宋支付什么費用,只需要為其補給食水罷了,林謙大大節省了一筆開支。
呂宋是洲際貿易的貨物的三大貨物點,臺北出產工業制品、香港上船的是絲織品和瓷器,而呂宋最多的是香料,尤其是胡椒,至少有六百噸的胡椒從呂宋上船,其次還有部分咖啡、白砂糖之類的經濟作物。
而船隊不僅為呂宋帶來移民,底艙之中還滿是各類農用鐵制品,尤其是鐵鍋,船隊一口氣帶來了四千口,這些鐵制品對林謙來說尤為重要,原因無他,林謙在推行一個偉大計劃,叫做百萬國民計劃,林謙計劃在十五年內,讓呂宋行政區的國民數量超過一百萬,而呂宋行政長官區已經建立三年,國民數量卻不過八萬,其中有三萬還是這個北風季節從山東移民來的。
元老院支持了林謙的移民計劃,畢竟呂宋是合眾國領地之中唯一一個適合大規模安置移民的地區,而元老院給呂宋的支持更多的是軍隊和政策,軍隊自然不必多說,如今的呂宋還保持著兩個野戰營和一千騎兵的編制,而且開拓營、治安大隊這類雇傭兵數量也維持在六千以上,事實上,只要呂宋行政區的財政能承擔得起,元老院不限制呂宋的軍隊規模。
至于政策支持,元老院今年宣布,呂宋五年之內無需向大本營上繳財政收入,也就是說,呂宋完全可以自己賺錢自己移民,沒有任何負擔,而另外的政策支持則是讓林謙的自由度提高,這廝聽聞北洋戰場開辟,立刻以呂宋的海關稅收抵押,從聯合銀行貸款一百五十萬,專辦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