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松林。
“殺殺”
震耳欲聾的喊殺聲從城外的軍營之中傳來,一排排的士兵拿著長矛,模仿著老兵的動作,用力進行著單調無聊的動作,他們手中的長矛就是一根長木棍,沒有矛鋒,但是卻有鑄鐵塊在前,這讓長矛的重量是合眾國標準的八尺長矛的兩倍重。
這就是合眾國士兵的訓練方式,源于戚繼光的紀效新書,卻又有所改進和增強,在合眾國陸軍的眼里,士兵的勇氣和血性從來就不是問題,因為這是可以靠訓練、洗腦得來的,沉重的訓練、嚴酷的軍律和各種精神和物質獎勵可以讓士兵們掌握武器,知曉敵人,經過一兩次的戰斗,他就會獲得自信,那就是我比敵人要強有了這個自信,他就擁有勇氣和信念。
除了練習基本動作的士兵,周圍還有進行體力訓練的新兵,以及進行格斗訓練的跳蕩手,然而,所有的士兵都屬于明軍,而非合眾國軍。
這就是朝鮮戰場的現狀,戰斗寥寥無幾,對峙成為了主流,以至于軍隊可以撤回到舒適的軍營里進行操練和大規模的演習。
大同江把北岸的滿朝軍隊和南岸的中明聯軍隔絕開來,在冰封的冬季,雙方進行了大規模的試探和攻擊,但沒有改變什么態勢,而雙方軍隊集結完畢的時候,進入了夏季,大同江的極適合同行,四千噸的船都以駛入松林境內,當然,合眾國還沒有這么大的船,來往于大同江的除了運輸補給的運輸船,就是槳帆戰艦和小型巡邏船,內河艦隊阻絕了雙方,但真正讓戰爭休止的是明軍。
當李明勛制定了朝鮮攻略的時候,得到了魯監國政權的支持,一萬五千人的軍隊送到了高鋒的麾下,解放出來合眾國的正規軍和治安軍進行清算、抄家活動,如今,頂在前線的主力就是明軍和義從軍,為了得到魯監國的支持,合眾國付出了二十萬石南洋稻米和十萬兩銀子的開拔費用,而到了朝鮮之后,所有的明軍都能拿到雙餉,這是由合眾國軍需官發到每個人手中的銀子,而不是交給他們的長官,魯監國各鎮的主帥也得到了部分感謝費,從一萬到五萬不止,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這些錢總歸能從朝鮮賺回來。
明軍的待遇可謂不低,但明軍的戰斗力卻是不高,但也不算什么,前期主要戰斗都是由合眾國一方的各軍完成,即便在大同江一帶的鏖戰,小規模的騎兵也是主力,對明軍考驗不大,戰斗力只是一個問題,關鍵是明軍沒有戰斗意志。
對于明軍普通士兵來說,在朝鮮的日子不可謂不美,拿著雙餉,吃著軍糧,有錢在手,雖說管的嚴厲點,但也有時間去城里瀟灑,比在舟山整日吃咸魚和糙米,動不動就上岸拼命好多了。
而軍官將領更是不想打仗,對現在所有派系的明軍將領來說,打仗和升官發財不沾邊了,高鋒麾下一萬五千明軍,有爵位就十幾個,對他們來說,爵位和官銜都不重要,上陣斬獲沒利益,若是折損了士兵,那就是地位的動搖了,所有的將軍都知道,他們的一切都源于麾下這千把兵,保住他們才是根本。
除非合眾國可以發出海量的軍功受賞,明軍是不可能出力的,前線就兩萬五千人,明軍不出力,這仗沒法打,若是把后方的合眾國正規軍調遣上來,那就是舍本逐末了,所以,朝鮮的戰事就告一段落了,但高鋒很快發現,明軍一閑下來就找事兒,騷擾本地百姓是尋常,打家劫舍的業務也熟練,沒辦法,既然不打仗,那就練兵吧。
這與明軍將領一拍而和,大家都知道合眾國軍強,若是能學一兩手,把兵練好了,那實力就更強了。
從大同江一化凍,明軍各部就是分批次進行操練,合眾國出教官和老兵入營,教授其陣型和作戰技藝,把士兵的精力消耗在了練兵場上,也就少惹事了。
鄭聯和高鋒陪同著李明勛走在軍營周邊,李明勛道“這多少像些樣子了,兵馬練好了,將來與清軍作戰,也能多謝斬獲”
高鋒道“只是進行了三個多月的基礎訓練,離達標還遠著呢。”
鄭聯連忙說道“哎呀,能識得金鼓旗號,知道進退行動,列陣而行,配合有序,已經是天下少有的精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