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傍晚,在西印度公司的德意志雇傭兵剛剛在灘頭建立了一個由木質柵欄和炮壘組成的支撐點,西印度公司海軍司令收到了范思特的親筆書信,其聲言,開普敦城與失蹤的緝私船無關,而他和他連隊的士兵仰慕中華上國的燦爛文化,受到開普敦城的熱情招待,樂不思蜀,決心解除與荷蘭西印度公司的合約,加入到開普敦這個融洽幸福的大家庭中。
最后,范思特邀請所有的荷蘭船員進城參加晚宴,體會來自東方神秘國度的真善美,然而,后半夜,利特曼派遣幾十人的志愿者趁熱潛伏到了國民墻外,當他們越過護城河、翻過國民墻后,得到了開普敦市民們熱烈的歡迎,每一桿燧發槍和火繩槍就噴發出充滿真善美的鉛子,越過壕溝的荷蘭人沒有一個活著回去。
當天晚上,利特曼命令炮擊,炮壘里的八磅炮射出了第一輪炮火,持續了半個晚上,雙方正式宣戰。
天色蒙蒙亮,祁斌進入炮臺之中,這座名為石堡的炮臺位于開普半島深入桌灣的尖角上,這里怪石嶙峋,長滿荒草和灌木,在去年周澤宇命令在這里修筑了炮臺,炮臺以附近開采出來的石頭為主要材料,掩藏在怪石之中,與海岸線融為一體,石堡的原色和頂端長滿的荒草讓人難以分辨出炮臺的具體位置。
石堡中有六門火炮,其中兩門二十四磅重炮,其余是十二磅炮,石堡炮臺的設立是為了與港口主炮臺夾擊進入桌灣的敵船,可荷蘭人沒有進入港口附近,主炮臺和石堡炮臺的十二磅炮都失去了作用,現在能射中敵船的只有二十四磅寇菲林長炮。
石堡炮臺中熱浪如潮,八個大鐵皮爐子把二十四磅實心炮彈燒的通紅,看著那炮彈,祁斌臉色有些不怎么好看,二十四磅寇菲林長炮是開普敦最重的火炮,只有石堡炮臺和主體要塞配備,這種燒熔彈雖然命中后容易引燃大火甚至引起爆炸,但對炮管的燒蝕也是極為嚴重的,沒有必要的話,沒有人會用這種炮彈,特別是被視為國之重器的二十四磅寇菲林長炮。
炮臺的大門和窗戶都打開了,在戴上特制耳塞之后,炮手點燃了引信,兩枚炮彈飛出,直射錨泊地的荷蘭船只,第一輪攻擊沒有打中,炮彈激起的水柱讓荷蘭船亂做一團,荷蘭人反應很快,收起錨鏈,用小艇拖拽戰船遠離錨泊地,但相對于火炮射速,仍然慢了許多,祁斌命令下,兩門二十四磅炮各自打了十枚炮彈,一直到幾艘載滿士兵的荷蘭小船靠近,祁斌才是命令撤退。
二十發炮彈一共兩枚擊中,一枚炮彈直接把直徑七十厘米的主桅桿連根打斷,并且引燃了大火,另一枚砸進了一艘五百噸左右的武裝蓋倫船中,破開了一個大洞,祁斌不知道,這枚炮彈直接砸斷了這艘船的龍骨,導致它直接報廢。
撤離的命令下達,炮手們從炮彈箱子里取出一枚特殊的炮彈,這枚炮彈足有一米長,后半部是打磨光滑的實心木頭,前半部分則是半個二十四磅炮彈,炮彈表面有凹槽,炮彈尾部是螺旋結構,正好可以旋轉進入實心木柱的凹槽之中,在組裝完畢之后,這枚炮彈被塞進了二十四磅炮的炮膛之中,祁斌取出隨身攜帶的兩枚鋼釘,從火門口釘了進去。
這鋼釘形制也是特殊,是兩截組成,有一個銅質套筒連接,在釘進去后,鋼釘把實心木頭卡在一起,而釘尾則可以直接拔出來。
這樣一來,無論從火門還是炮口都無法取出里面填充的炮彈,這兩門重炮就是廢了,這是合眾國炮手保護火炮的手段,能夠保證敵人無法利用本國的火炮,而在戰爭結束后,火炮還可以再利用。
鋼釘深入火門,無法拔出,所以里面的填充物也倒不出來,而從炮口入手,也難以破壞熟鐵鑄造的半炮彈,按照炮兵操典,只有一種特殊的退彈桿,其前部與半炮彈上的凹槽相契合,通過旋轉把半炮彈取出,然后再用鋒利的鋼釬,把里面的實心木柱切碎倒出來,繼而用細細的鋼制鏈條,把那枚鋼釘切斷,然后把堵在火門處的半截鋼釘敲打進去,這樣處理之后,這門火炮才可以繼續使用,而那不可或缺的退彈桿則在城堡之中,顯然,荷蘭人是用不上這威力強大的寇菲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