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勛不準備去九龍地區,那里的殖民尚且處于前期階段,捕奴與開辟種植園是主要業務,只要尚未出擊廣南、真臘和暹羅三個接壤國家的利益,不引發外交爭端,這片殖民地就處于有序發展狀態。倒是婆羅洲,先是出現了與文萊蘇丹國的領土爭端,繼而又有契約奴的問題,李明勛決意去看一看。
趁著西南季風,一艘風帆護衛艦把李明勛送到了婆羅洲,與東西并進四面開花的后江殖民地不同,婆羅洲的殖民地主要就集中在沙撈越河南岸,那里原本有一座屬于馬來族天主教的城邦,是百余年文萊蘇丹國分裂出來的,這座用柵欄和泥土造就的城市里,只有馬來首領和幾個商人居住的房子,其余都是破爛的高腳屋,但上百年的開發讓這座名為古晉的城市擁有了近萬人口。
婆羅洲開發公司直接搶占了這塊寶地,劉孔昭所率領的監國一脈擁有三千五百精銳,攻占城市絲毫不費力,在此立下根腳之后,劉孔昭四處派遣征服和勘探,雖然發現了有幾個比古晉更適合的海港,但最終還是選擇了古晉。
首先,古晉位于沙撈越河中游,遠離海岸線,但是也有河道供通行,避開沿海地區的瘧疾頻發區間,而古晉有上百年的歷史,馬來族和伊班獵頭族掌握了農業種植技術,但婆羅洲土地不夠肥沃,因此過著燒荒游耕的生活,再加上本地有冶鐵歷史,周圍的熱帶森林早已被破壞殆盡,給了殖民者充足的生存空間。
當然,真正讓劉孔昭等人選擇此地的是沙撈越河上游不到三十里有一處名為巴烏的金礦,已經擁有近百年的開采歷史。
婆羅洲開發公司選擇了古晉作為殖民據點,但對于這個土著語音譯的城市名非常反感,索性改名為晉城,也取金城的諧音。
在征服了晉城之后,原本只是修筑了幾座炮臺,但在中荷戰爭期間,婆羅洲公司擔心合眾國落敗,晉城被荷蘭人襲擊,因此修筑了中國式的城墻,城墻夯土而成,外層包磚,女墻、垛口、城樓、馬面樣樣不缺,周長五里的晉城成為了婆羅洲第一大城市,而如今的晉城已經擁有兩萬多居民,除了來自大明的自由移民、商人之外,多數都是婆羅洲開發公司雇員的親屬,而城中一些奴隸則是來自呂宋,卻是本地與呂宋換購而來,原因很簡單,最容易被捕捉的伊班族是食人族,用他們在城中為奴,沒有人會放心。
城內的行政中心是典型的中國式建筑,如果細看,非常類似江南一帶的州府縣衙,而城中除了兩萬多自由民,李明勛邁步在這座大明氣息十足的城市之中,聽著身邊人講解一切,才知道,這座樣式古樸,頗有歷史感的衙門根本沒有經過做舊,而是監國發動對滿清的一次軍事行動中,攻進了象山縣,直接把縣衙拆了,打包帶來了婆羅洲重修。
在晉城,李明勛見到了劉孔昭,這位前大明國公爺此時過的逍遙自在,見到李明勛到來,擺下了豐厚的宴席,聽到其提及契約奴的事情,劉孔昭絲毫不慌張,畢竟其早就下了功夫,契約奴從江浙被捕捉,到舟山簽約,再到遷徙到婆羅洲,完全合乎合眾國的法律,劉孔昭很清楚,只要合乎法律,誰也挑不出刺兒來。
在婆羅洲初開發階段,劉孔昭等人也打過退堂鼓,因為這里的土地太貧瘠了,除了一些河口三角洲,水稻產量都很低,如果不是因為有個金礦,或許殖民公司早就另選他處了,但婆羅洲也并非不適合農業生產,至少胡椒和油棕的長勢很不錯,除了大規模種植經濟作物,婆羅洲開發公司有兩大主要業務,其一便是糧食貿易,第二則為金礦。
。新新電腦版大家收藏后就在新打開,老最近已經老打不開,以后老會打不開的,請牢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