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公然讓李明勛脫衣服的,自然不是旁人,而是準元首夫人,大明安化公主,當今大明永歷天子的嫡親妹妹,隆武元年初與李明勛聯姻之時,安化不過十歲,如今八年過去了,安化已然十八歲,這在十七世紀的中華文明圈,也是不折不扣的大姑娘了。
鄭芝龍降清的時候,合眾將之解救出來,那時安化尚且是個孩童,一直養在李明勛家中罷了,李明勛兩位夫人與朱明皇室派來的宮人一同管教侍奉,如今倒也出落的亭亭玉立了,以往李明勛待之如子女,但隨著安化年長,二人的關系難免微妙起來,只不過李明勛常年在外征戰,少在家中,二人相見不多,但有李香君、曾淑儀二人提點,安化倒是與李明勛多有書信往來。
二人書信聯絡倒也算是你情我愿,無論如何,二人名分已定,縱然滄海桑田,二人夫妻之名卻是更改不得了,與其相互不熟,還不如相知相交,若能相愛,更是錦上添花。
李明勛也說不上對安化有些什么愛意,畢竟二人常年異地戀,而且年齡相差太大,李明勛已經三十有六,正好是安化年齡的兩倍,李明勛待之更像是親人,在許多年后,人們翻開李明勛的回憶錄,其中調侃道,其與發妻是先有友情,后有親情最后才有愛情。
安化雖然是明國公主,但影響其品格的少年時代卻是在大本營渡過,平日李香君、曾淑儀待之極好,又有林誠之妻等元老親眷寵溺,倒也從未有虧,其性格爽朗,樂觀好動,總歸與大明那些被禮教束縛住的女子頗為不同,李明勛常贊之為合眾國新女性,除了國內一些迂腐酸儒,安化在國內名聲也是不錯,其常以元首準夫人的身份參與善捐、濟民之事,頗得百姓愛戴。
李明勛走進了辦公室,這里已經擺放了一套全身鏡,在鏡子前,擺著兩個支架,李明勛脫下了身上穿的常服,掛在了衣架上,安化已經喚來了裁縫和侍女,李明勛把手搭在支架上,任憑這些人在身上胡作非為,而在一旁,侍從官則字正腔圓的念著凱旋宴會上需要注意的事情。
這次宴會雖然規模不大,卻是正式場合,出席的都是合眾國的高官權貴,原本,這類場合,李明勛穿常服或者普通禮服即可,但這次不同,錯過了凱旋大典的李明勛需要為全國百姓補上一張元首戎裝圖,所以禮服要特別的細致。
裁縫是一個干瘦的男人,據說是做過龍袍的,其陰柔模樣顯然是宮里出來的公公,他的手上銀光閃閃的剪刀頗為吸引人眼球,剪刀在李明勛面前晃了一刻鐘,卻也沒有做出決定,他不動作,旁人也不敢亂動,除了隨時準備上手的侍女,還有發型師和禮官。
對于裁縫來說,為元首做禮服是痛苦的,每個針腳,每顆紐扣都要體現元首的威嚴和氣度,李明勛不是第一次經歷這些,他已經有些麻木了,手搭在那里,讓他怎么動就怎么動,全然沒了脾氣,惹的安化公主一陣偷笑。
以黑色為主色調,飾以金色的禮服與合眾國將官禮服異曲同工,收緊的腰身和窄窄的袖子以及那精致的寶石口子都彰顯著奢華,裁縫終于做出了決定,但卻沒有用到他華麗的剪刀,而只是調整了胸前的一枚胸章的角度,僅僅是角度
胸章是銅制的,上面繪制著一位手持斧頭的水手,這枚胸章是紀念章,也是為爪哇海戰中犧牲的水手家屬籌措善款,借助宴會來勒索捐款是合眾國各級行政官的常用的手段,李明勛這位執政官也不會免俗。
裁縫收拾好,然后是發型師,繼而是禮儀官為李明勛選擇姿態,角度、距離都是其中關竅,在得到李明勛和安化公主的認可之后,那個姿態才成為戎裝凱旋圖的定稿儀態,畫師進來,確定了光線與配景,這才算完,未來十天,李明勛要僵硬的擺出那個儀態,供畫師臨摹。
安化公主也換好了禮服,已經過二九年華的她少了些俏皮,多的是雍容華貴,李明勛看到她,眼前一亮,侍女們也紛紛夸贊,二人站在一起,郎才女貌,李明勛心道“要是有相機,連婚紗照都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