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各方勢力中,自然是合眾國最強,如今合眾國陸軍、海軍、海軍陸戰隊三軍,加上附屬其的義從軍和治安軍、各地的防御部隊,加上守備、開拓、捕奴等軍隊,人數已經超過了十二萬,但這十二萬人可不是全然能拉上戰場的,至少海軍沒法把戰列艦開到陸地上去。
海軍在中荷戰爭中大放異彩,陸軍這三年卻是表現的中規中矩,其關鍵就在于山東戰場,李明勛把資源投入到了海洋,雖然通過朝鮮斬獲、開售臺南土地等方式,合眾國財政上還算比較寬裕,但兵力上的劣勢讓高鋒沒有把握在山東擊敗張存仁的滿清重兵集團。
滿清雖然沒有與荷蘭人結盟,但終究還是得知中荷海戰的消息,因為趁機攻伐山東,高鋒早有準備,在中荷戰爭一開始,高鋒就開始大規模徹底山東百姓,在山東失陷之前,從山東撤出四十多萬人,移民到了永寧、濟州和臺南,移民結束后,高鋒便開始撤軍,只保留義從軍和一萬陸軍,防守鐵桶一般的青島要塞,雖說不戰而失地是陸戰的污點,但元老們諒解了這種行為,畢竟誰也不會認為合眾國有能力與東方第一陸地強權和第一海上勢力同時決戰。
如今看來,陸軍撤兵也算是好事,至少解放出來足夠的兵力用于廣東戰場,而高鋒除了完成了山東戰場的撤離,這兩年最大的成果就是對陸軍進行了新軍制改革,確立了體系化的軍隊制度和軍銜、職務制度。
中明盟軍一方,論及實力應該以合眾國居首,繼而是監國一脈的鄭藩鄭彩、晉藩、瓊藩,但監國一脈顯然不會全力出戰,主力還要看合眾國、晉藩和粵西藩鎮。
在過去的幾年鏖戰中,三漢藩的也是損耗頗大,旁的不說,連定南王孔有德都是被殺,如今定藩由原孔有德麾下大將,廣西提督線國安在督領,而平、靖二藩在粵西鏖戰幾年,也是人困馬乏,若是盟軍肯出全力,勝利在望,但關鍵還是約定好如何分勝利蛋糕,這種先小人后君子的作法是李明勛力主的,雖然傳揚出去,不利于各方名聲,但總比打完外虜再打內戰要好的多。
而在會商之前,李明勛已經與各方交談了意見,并且說服各方進行了妥協,李明勛算是胸有成竹。
“此番兩廣之地,三漢藩尚占據七府一州,若得勝,所屬土地便是要在這其中切割了。”李明勛在圖中劃出了三漢藩所占土地,朗聲說道,廣東除了粵西之外六府一散州全被漢藩所占,而且其尚竊據粵西高州部分,廣西梧州府城及部分縣城,這兩地加起來算作一府,因此稱之為七府一州倒也不算假。
“首先聲明,監國一脈助戰,不分地盤,而條件則是其余各方接濟軍餉,且分配繳獲,另外則是,若將來攻掠八閩,則永歷一脈不分地盤,不知諸位以為如何”李明勛誠心問道。
意思很清楚,監國一脈的藩鎮是來當雇傭兵的,給多少錢出多少兵,打贏了要分斬獲,而通過這件事保證,西南屬于永歷,東南屬于監國,劃分勢力范圍,永歷一脈當然有想法,畢竟收復兩廣之后,下一個目標便是福建,若不能分八閩之地,平白少了許多地盤,但此時無人站出來反對,一來廣東沒吃進嘴,談福建太早,二來也不是完全不能應對。監國有兵但無地盤,一直以來靠走私和劫掠養兵,窮困的很,將來攻打福建,多派兵多要餉,監國給不起,便是要地盤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