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條屬于合眾國,從香港出發越過深圳河,只要破了對面的工事群,便可北上廣州。
若論方便迅捷,還是第一條最好,但有個問題是,從廣西進攻,盟軍的力量會分散,容易被敵人各個擊破,如今廣西與粵西之間只有南流江和北流江之間的天門關可以聯絡接洽,雖然水道占了大部分,但水淺灘多,且天門關一帶需要肩挑人抗,物資周轉困難,若以廣西方向為主力,粵西、中國和監就要越過關山險阻去廣西,加上晉藩兵,六萬是基本數字,以這條道路,根本無法有效補給,而廣西窮困,本身也支應不起,因此西線第一個被否決。
接下來就是瓊藩所在的西南線了,有瓊藩在背后,合眾國海上支援,物資和補給不是問題,但西南進攻有個問題那就是距離清軍核心區域廣州實在過遠,而廣東江河大多西往東流或者北南流向,也就是珠江口以西的所有河流溪水都是進攻的阻礙,而珠江口西面素來淤積嚴重,港汊縱橫,合眾國那強有力的內河艦隊也不容易發揮出作用,反而更容易被伏擊。
最后就是香港一線了,這里唯一的問題是,清軍利用李成棟留下的城寨在深圳河以北修筑了大量的工事,又有深圳河作為地理阻隔,與香港要塞群對峙,但也只有這般壞處了,香港地處珠江口,瓊藩、監國和合眾隊都可以乘船集結,只是對晉藩有些遠,香港所處的珠江口東側,海運和內河航運都非常便利,無論從香港上岸還是依靠珠江口,補給線都是最短的。
更為關鍵的是,珠江口東岸河流較少,除了珠江東江、增江之外,再無大河,一旦突破,便是可以直撲廣州以北,對三漢藩的軍隊形成關門打狗之勢,可謂三線中最適合進行大規模會戰的戰線。
同樣的兵力和物資資源,放在三條戰線,香港開戰打出的能量是最大的,在座的人都是打了老仗的,因此在這方面達成了一致,確定了戰線之后,才能確定各方能出的兵力,而第一個要表態的就是李定國。
晉藩分的蛋糕最大,理應出兵最多,但香港戰線遠離廣西,晉藩既然分兵防守西江航道,又要盡可能出符合利益分配的兵力,也是最為矛盾的,李定國倒是早有準備,直接答應挑選軍隊精銳兩萬到香港,而且是由其親自統帥,但有一點,晉藩只擔餉而不負責糧草,這一點倒是沒人有意見,這個世界上最不缺少糧食的就是香港,南洋稻米的集散地便是此地。
“定國,你只有三萬余兵,此番精銳盡出,不知廣西如何防守,又防備秦藩呢”李明勛倒是毫無遮掩,直接問道。
晉藩的威脅可不止廣東的三漢藩,還有孫可望的秦藩,對于李定國與李明勛結義,又公然加入抗清御虜統一陣線這類背叛西營的行為,孫可望肯定是暴跳如雷,其人陰鷙,心胸狹窄,誰也不敢肯定其不會趁機作妖,就算不發動內戰了搶了晉藩的廣西地盤也是一大損失。
“若有廣東,失廣西又如何”李定國當即說道,見眾人含笑不語,李定國也是笑了“蒙元首和諸位不棄,與定國協力抗敵,那我也不藏掩了,此番來香港之時,我已經聯系了昆明的蜀王,其已經答應為我等鎮守柳州、桂林,我晉藩背后無憂,至于三漢藩,我已經命大將賀九儀打造水師駐守,輔之以陸軍,倒也不算什么,更何況,只要盟軍在廣東贏了,丟了地盤也是打回來”
“晉王殿下倒是灑脫天然,不拘小節了,既如此打算,那我粵西派遣林察部入駐藤縣協防,也算是助你一臂之力。”袁時中大喇喇的說道,惹的李定國大聲歡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