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山親自指揮突破行動,他選定的突破點就位于后世羅湖口岸一帶,這里有兩大優勢,第一便是此處的深圳河只有四十米到七十米寬,處于枯樹期的仍然有三米深,比下游地區超過兩百米的河流寬度和枯水期導致的沙洲淤積的情況要好很多。
而第二大優勢就是一條雙魚河從香港一側匯入深圳河,在雙魚河也有三十多米寬,且水深超過一米半,足夠突擊部隊使用的船只行駛,而雙魚河彎曲的河道和兩側的樹林也可以把步兵旅的準備工作掩藏起來。
永歷七年十月十八日,后半夜,突擊開始。
步兵第一旅的旅長率領第一波突擊隊,第一批人馬由三個連組成,其中兩個連是從兩個團中抽調出來的擲彈兵連,而另外一個連則是裝備了線膛槍的獵兵連,另外有一個榴彈炮連和兩個獵兵連在南岸堤壩掩護。
由于是夜晚突擊,所以沒有任何的炮火準備,旅長親率三個連分乘二十艘舢板從雙魚河順流而下,進入深圳河,渡河進行的非常順利,實際上,因為合眾國一方一直以來的火力優勢,清軍在堤壩上根本沒有什么附屬工事,而先期登陸對岸的一個獵兵小隊已經把堤壩上茅草叢里潛伏的哨兵干掉了。
第一波突擊隊用一個時辰抵達了河對岸,此時天色已經蒙蒙亮,河堤上經過的綠營巡邏隊發現了來往于深圳河兩岸的舢板,第一聲槍響在此刻打響,清軍的巡邏隊只有二十多人,只有七八支鳥銃,很快就被南岸堤壩上的兩個獵兵連使用圖溫南線膛槍擊斃大半,其余人滾下河堤逃跑了,如此,突擊行動被識破,第一旅的士兵展開了強渡,掩藏在堤壩之下的竹筏被士兵們抬到了深圳河里,一個營八個線列步兵連士兵在兩個分營長官的率領下展開強渡,與此同時,上下游各個佯攻點也開始進行火力攻擊,一時間,深圳河上出現了二十多個交火點,深處深圳要塞的博洛直接被打蒙圈。
第一批趕到羅湖突破點的是平藩麾下左翼綠營一個參將率領的營伍,一共三百五十多人,踩著堤壩北岸的稻田疾馳而來,藏身在北堤上的擲彈兵并沒有貿然開火,而是趁其抵達,大部分開始攀爬堤壩的時候,將點燃的手榴彈沿著堤壩滾了下去,繼而擲彈兵們上刺刀突擊,把綠營這支兵馬大半殲滅在了堤壩上。
一直到天亮之后,隨著兩聲巨大的爆炸聲,讓博洛終于確立了主攻地點,那爆炸是爆破工兵們炸毀了兩岸各一段堤壩,之后,利用原本羅湖橋的橋墩修筑木橋,并從雙魚河中拖來早已準備好的船只修造了一條浮橋,等到清軍主力抵達的時候,一座浮橋已經修好了,一個作戰團另一個分營渡過了深圳河,并且為前線部隊輸送過了一個榴彈炮連和一個加農炮連。
天亮之后,靖南藩主耿繼茂率領兩千多名騎兵抵達了羅湖橋附近,這個時候,第一旅已經在渡河指揮李山的命令下展開了隊形,兩個營在缺口兩側展開了空心方陣護住了兩翼,而擲彈兵連和獵兵連則負責掩護堤壩上的兩個炮兵連。
這樣的空心方陣耿繼茂在粵西的時候見識過一次,是瓊藩名下一個新軍營,重型火繩槍和著甲長矛兵組成了那個空心方陣,當時不過八百余人的方陣,耿繼茂派遣了上千騎兵愣是沒有沖開,騎兵面對長矛手的拒馬長槍紛紛躲避,而長矛手前面的火繩槍手進行的輪次射擊給騎兵造成巨大的傷亡,最終耿繼茂選擇了保留其藩下精兵,坐視那支瓊藩步營以戰斗隊形撤離。
如今又是兩個空心方陣擺在面前,耿繼茂有些發怵,這是空心方陣的祖宗東番島夷,一水兒的自生火銃,雖說其加裝了刺刀的燧發槍肯定沒有拒馬槍那般讓戰馬害怕,但兩排士兵組成的空心方陣單面不過五十米,士兵們肩并肩肘碰肘的列陣在一起,可是比瓊藩的火繩槍手更密集,而堤壩上那十幾門火炮也占據了高度優勢。
“此間需調集紅衣大炮來,才能破開這怪陣。”耿繼茂喃喃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