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群島,岱衢洋面。
岳樂站在船舷邊,濕潤陰冷的霧氣灌進了他的脖頸之中,十分難受,在他的腳下,甲板晃動不止,槳手們低低的號子聲規律的響起,一切都在計劃中,兩年前,當他率領遼東水師與北洋艦隊對陣的時候,岳樂曾激動的汗流浹背,但在北洋水師退出渤海灣之后,橫亙在他心中的大石頭終于落地,海洋不再屬于東番,大清也有了一席之地,而今天,在東番虎踞龍盤的東海,岳樂再次出擊,心中卻是平靜。
濃霧之中,一切被掩藏起來,不遠處的岱山島也只是濃霧中一抹黑色的陰影,岳樂控制的速度,保證陽光驅散濃霧之間,進入戰場。
在船艏站了一會,濃霧讓他的鼻子感覺到澀澀的,岳樂回頭看了看自己的艦隊,一共有六十艘艦船,其中三十二艘是加列戰船,另外二十八艘則是排水量在三百到四百噸的沙船,這些沙船上裝載著六千名漢軍旗和滿軍旗的士兵,十門紅夷大炮和大量的彈藥補給,此戰的目標便是岱山島
按照岳樂的計劃,水師分為兩路,其中一路由江南水師提督王燝率領,配屬其槳帆炮艦即加列船二十二艘,鳥船八艘,其余戰船二十艘,另有浙江提督田雄部增強,從長江口南下,吸引東番駐扎在舟山群島北段,泗礁山的江南艦隊,不求戰而勝之,只求牽扯住江南艦隊。
而主力則由岳樂、王之源和金礪三人指揮,岳樂親率水師在前,直撲岱山島,待風起霧散,則漢軍旗上岸攻擊,另有陳錦組織的一支突擊隊從象山灣出發,這支船隊偽裝成走私船隊,配合已經登上舟山的密談一起,火燒舟山的船只。
岳樂選擇岱山島的原因有三,其一位置更容易攻擊,岱山島位于杭州灣喇叭口的中間,從杭州灣出發,一路全部是廣闊海面,不容易碰到走私船和巡船,有利于突然襲擊,而舟山不同,舟山港雖然面朝大陸方向,但沿途要穿過狹窄的橫水洋,這里島嶼密布,巡船眾多,根本不可能突然襲擊。其二岱山島雖然不是主島,但是在李明勛的調解下,魯監國及勛臣都在這個島上,將舟山主島劃給了奉永歷為正統的黃斌卿,只要能抓住魯監國及其麾下勛貴、大臣,那么此番進軍舟山便是成功了大半。
其三便是兵力因素,此番南援兩廣,福建鄭藩出水師較多,畢竟其據點金夏二島距離大陸太近,不宜抽調太多陸師,而舟山各藩鎮則出陸師為多,特別是曾經參與朝鮮戰爭的新軍,幾乎全軍而擊,因此對于清軍來說,只要擊敗其水師便可大獲全勝。
一路從杭州灣出來,都是沒有被發現,一直到凌晨才是擊沉了一艘隸屬于監國一脈阮進部的一條巡邏船,岱山港位于島嶼之間,算不上什么良港,雖然明軍在岱山及岱山水道周邊的島嶼上設立了諸多炮臺,但仍然無法封鎖寬度超過六里的水道,當清晨的陽光和海風吹散霧氣之后,遼東水師的進攻開始了。
從北面闖入岱山水道的火攻船借助剛剛興起的海風狠狠的撞進了因為大霧而滿是海船的岱山港之中,而六艘加列船也迫近到港口外,頂著炮臺的炮火,用熾熱的炮彈攻擊海港里的船只,岱山港中一片大亂,與所有遭遇突襲的軍隊一樣,士兵們第一時間就是失去了組織,各鎮各藩的士兵跳上自己的船,收錨解纜,升起船帆,想要離開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