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早有準備,在清軍尚未進攻之前,鄭成功就已經命令艦船軍隊備便,舟山戰起,鄭成功便是出擊東南,甚至比合眾國北洋艦隊還要快了一步。
鄭成功道“清軍巡船可有收獲”
施瑯道“國姓爺,底下人問得的情報,清軍已經攻占岱山島、大衢山島等一系列島嶼,如今尚且處于抵抗狀態的,只剩下舟山城和泗礁山的東番要塞,其余城市、島嶼或被攻破,或主動請降。”
鄭成功道“哼,本將便是知道,東南監國藩鎮懦弱自私,以往靠海外孤懸之利,還僥幸有所斬獲,這些年與東番沆瀣一氣,已是腐朽至極,竟是失卻了膽魄,實乃我大明王師的大損失。”
這不僅是鄭成功的觀點,魯監國一脈的文臣和部分勛貴也是這般想法,從大明角度來說,他們可以稱之為有識之士,這些人認可合眾國對東南藩鎮的支援穩固了局面,但這些年,無論是助戰朝鮮、兩廣,還是開拓南洋婆羅洲,都是讓東南藩鎮有些不務正業,這些藩鎮麾下軍隊,已經完全成了為將軍勛貴謀私利的工具,至于驅逐韃虜,恢復朱明,已經只是一句口號,東南藩鎮上下失去了膽魄。
雖然李明勛從未有意為之于此,但這類局面確實對合眾國有利,畢竟合眾國的戰略目標是驅逐韃虜恢復中華,而不是驅逐韃虜恢復朱明,若是驅逐了滿清又培養朱明這么一個對手,那才是得不償失。
“那滿清水師何在”鄭成功問道。
施瑯道“聽聞岳樂率領遼東水師與江南水師匯合,應對東番海軍去了,舟山島上交由了固山額真金礪,主攻舟山,而偽監國等已經逃進舟山城,與黃斌卿一道固守。”
鄭成功重重點頭“真乃天賜良機,兵發舟山,先解舟山之困。”
在施瑯傳令之后,國姓水師開始調整陣型,此番出援東南,鄭成功把受其雇傭的皮龍等留守琉球,以應對日本水軍的威脅,而其麾下水師則有戰船三十二艘,運兵船近五十艘,此番來援助,光是陸軍便是攜帶了一萬兩千余,國姓在琉球五年經營,可謂精銳盡出了。
船隊在接到命令之后,眼瞧著舟山在望,海面上船只喧囂,充斥著吼叫聲、呼喊聲、號角聲,各類稀奇古怪的聲音充斥其中,國姓水師戰船在前,運兵船在后,戰船排列成三列縱隊,直撲舟山港。
鄭成功親率一部水師沖鋒在前,除了皮龍,這支艦隊為鄭成功最為倚重,其有鳥船六艘,亞哈特武裝商船四艘,每艘都裝配了十二門以上的大炮,火力遠勝清軍。